李劼人故居修缮“大波”手稿成都亮相

21.10.2014  10:17

    为了让专家学者或广大读者一睹这些珍贵艺术品的真容,纪念馆还将多次举办李劼人手稿原件及其书画藏品真迹展,其中包括林则徐、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书法珍品,并最终走向固定化常态化。——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长杨波 “ 没想到我儿时的世外桃源在我 眼 前 复 活了。”20日,“纪念李劼人先生诞辰123周年暨李劼人故居修缮后开馆仪式”在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举行。李劼人外孙女李诗华在仪式上致辞,面对“修旧如旧”的菱窠,心情激动。著名作家马识途、原省文联主席李致、诗人流沙河等文化名人,也出席了开馆仪式。

    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定于今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据馆长杨波介绍,在不久的将来,该馆将常态化举办李劼人手稿原件及其收藏的名家书画展览,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李劼人。李劼人,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

    李劼人(1891.06-1962.12),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黄陂,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抄公、菱乐等。其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文学界称为“大河小说三部曲”,有着“川西民俗百科全书”之美誉。

    修旧如旧上世纪的模样重现眼前

    位于成都东郊菱窠西路的李劼人故居“菱窠”于1982年由成都市政府拨专款修复,198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设立李劼人故居文管所并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锦江区政府决定对菱窠主体及附属设施进行修缮,对各功能展区进行设计、重新布展。

    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长杨波,昨日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李劼人故居修缮工程,“于2011年立项,2013年建筑工程完工,2014年2月开始陈列布展。其中建筑部分的修缮,基本上是依据1959年李劼人先生大修菱窠后的格局实施,其中包括对主楼、厢房进行的维修,解决了因年久失修导致的房梁倾斜、实木朽坏、漏雨、白蚁啃食等问题。

    修缮后的李劼人故居,展场总面积从100多平米扩大到200多平米。杨馆长透露,此次修缮工程,是在充分征求李劼人先生亲属及李劼人研究学会专家意见后,遵循“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力图恢复菱窠原貌。“比如,按照1959年菱窠大门的建筑样式恢复大门,把1987年正式开放以来一直悬挂的‘菱窠’横匾改为竖匾;其次,按照原有家具样式仿制书柜、书匣,按照李劼人捐赠线装书、平装书目录购置相关书籍,恢复藏书楼1959年布局;再次,恢复厨房布局,购置甑子、烧火凳、吊水壶、案板等物品布置厨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