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机器人放话参加高考 人工智能欲为四川制造“补脑”

10.05.2016  15:44

热点

5月4日,一则“成都造机器人将参加明年高考”的消息,刷爆了市民和科技爱好者的朋友圈。

一个多月前,Google的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1战胜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李世石,全球的科技界和产业界都清楚知道:人工智能已经来到了全新阶段。《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人机智能交互等技术和装备应用。在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有望重塑科技产业链的领域里,四川有没有机会?目前处于怎样的水平?

□黄大海 本报记者 张岚

需求猛增

向智能化方向发力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传统行业多,许多生产环节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但据初步测算,目前四川每万名工人的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只有10台。

按照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到2020年四川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5.5万台,每年增量9000台。

成都焊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1.2%。这家专门研发制造工业机器人的公司,靠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的增加,业绩“看起来不错”。

全省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明显好于装备制造业整体表现。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是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上游、中游基本都被跨国公司把持,国内95%的企业集中在下游。四川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也基本做下游产品,把零部件买回来进行集成组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造”工业机器人在加速由“制造单一化”向“整体智能化”、由“低端制造”向“高端技术”转型。工业机器之外,我省还在着力发展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

根据《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四川将努力突破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力争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将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国防军工、食品饮料等领域,开发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生产加工成套设备。

站上风口

人工智能为川造“补脑”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机器人没有人工智能,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

成都造机器人将参加明年高考,这名“机器人”,实际上是成都准星云学科技公司设计的一套人工智能系统。

就像“阿尔法狗”会下围棋一样,这位机器人可以判卷和解题。集成了多项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公有云技术等,这套系统可以利用智能笔,采集学生书写的原始笔迹,对笔迹进行自动识别;利用构建的知识库,及时对学生答案正误、错误知识点、错误原因进行智能判定,将前后答题步骤进行逻辑推理证明,实现一题多解下的判定和评测,甚至是对初等数学主客观题的自动评测。

手写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是运用平台进行评测的重要前提。准星云学创始人林辉说,公司去年已申请4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有10余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期将申请百余项专利,其中不乏全球首创。

林辉介绍,未来一年,系统在积累了足够的数据量后,将能够根据逐行评测的学生数据,给出学科和个性化建议。还将在基于数据和计算的金融、医疗、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无疑将对四川制造起到“补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