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船驶进泸沽湖 部门专家说:景区违法 对特色旅游有破坏

12.11.2014  00:1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钟美兰)10月底,网曝盐源县投入机动游船,引起质疑一片,经过本报11月7日《机动船能否驶进泸沽湖?》和11月10日《机动船进泸沽湖 需满足三个条件》连续报道后,此事还在发酵。专家和相关部门怎么看?

四川日报记者 钟美兰摄

   环保部门:泸沽湖景区管理局违法了,没做环评

  目前盐源县泸沽湖所投入的机动游船,停留在泸沽湖的王妃岛上。“现正处于试船阶段。”盐源县旅游局局长彭启寿11月10日约见媒体座谈会时这样表示。

  盐源县环保局副局长何志安表示,按照他的理解,这四艘机动游船就像出厂的汽车一样,已获得国家颁发的环保标志,是可以不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即可进入泸沽湖。

  “他们这样子做,完全是违法了。”凉山州环保局污控科副科长陈忠说,机动游船即便是环保型的,放在泸沽湖这样敏感的环境景区,又事关百姓重大利益,无论是试船还是正式运行,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事前需要做环评,而环评的前置条件是必须做社会稳定影响调查。

  “如果社会稳定影响调查过不了,环评就过不了。”陈忠说,而明显的是,事前当地环保部门对此事不知晓,机动游船“未批先引入”,应对业主做出相应处罚。

   专家:别把高品位和现代化旅游的“”丢了

  2012年8月底盐源县曾经召开摩梭家园暨摩梭文化建设与保护国际学术论坛会议,曾经与会的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一直关注机动游船入湖的报道。

  “我真的不太能理解盐源县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有什么理由增投机动游船?”杨福泉说,从中国旅游的品位和环境来说,像泸沽湖猪槽船这种旅游设施和当地民风、湖光山舍和神秘的摩梭文化融为一体,已经不多了。猪槽船不仅仅是一种运载工具,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旅游资源,村民可凭此挣钱,同时为游客讲述摩梭神话和历史,游客甚至可以划船自己感觉,这样的文化体验,不是机动游船可以替代的。

  “增加机动船,难道就是为了增加门票和旅游收入?不要以为增加了旅游收入,就是好的。”杨福泉说,也许机动游船在盈利方面会超过猪槽船,把机动船放进母系湖,整个文化景观就已经被破坏了,不要把高品位和现代化的旅游与机械的、效益高的工具联系在一起,云南国家公园普达措就有深刻教训,在上世纪90年代使用机动游客船,可是游客不接受,很快就被取缔了。

  “甚至不要以为云南同意和当地少数百姓同意了,这件事情就能干了。”杨福泉说,盐源县不仅要遵守川滇两省的有关条约,还要遵守大香格里拉川滇藏三省区合作开发旅游的精神,尽量和大多数百姓对话,和游客对话,听取专家学者意见,权衡各方利弊。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正文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旅游发展要以当地村民诉求为主,以惠泽当地居民为主,以有利于当地文化生态、社会和谐为主及可持续性发展为主。

  “旅游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产生经济效益,也可能造成文化污染,失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自然会失去魅力。”杨正文说,猪槽船当然不是摩梭文化的全部,但是当地居民适应湖面生活创造出来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过去他们用之谋生,为什么现在不可以依然用自己熟悉的文化谋生,既可以让文化延续,又能产生效益?近年来不是一直倡导“生产性保护”不就是寻找类似的方式么?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院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高级工程师说,对泸沽湖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水质的问题,而是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空气、生物的多样性,机动游船所使用的液化气也许不会对水质造成影响,但是会对空气和湖里的藻类造成影响,液化气燃烧的碳氧化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藻类的损坏会降低湖水的净化能力。

  “游客来泸沽湖,也不是为了贪图舒适性的。”这位工程师说,此举剥夺了游客对摩梭文化体验,对游客来说是一种损失,也剥夺当地百姓以劳力挣钱获取收入的成就感和传播摩梭文化的参与感。

  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会长李达珠也认为,猪槽船具有深厚的摩梭文化背景,是当地的一种特色旅游,投入机动船,对泸沽湖特色旅游有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