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1+N+1+X”机制 整合资源形成脱贫持续动力

09.11.2016  20:31

  “这60亩茅草地是村里的专业户联合3户贫困户流转的,马上要种上香椿。”近日,大竹县李家乡大湾村4社社长刘善华指着一片挖掘机正在拉沟的土地说,“我们还在修路、建堤坝,准备养鱼、养鸭,荒了10多年的茅草地终于派上了用场。

  刘善华手指划拉的这一大片地方,被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笑称为 “大湾村未来的产业带”。他说,随着大湾村脱贫攻坚“1+N+1+X”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村民挖掘潜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正在迸发。

  建立机制

  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有动力

  大湾村小山连绵起伏,绿树掩映房屋。这个位于川东丘陵深处的村落,是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122户256人,目标是明年摘帽。

  刘磊去年从省法院下派到此驻村时,就在琢磨怎么发展村里的产业,实现脱贫目标。

  大湾村原有种植香椿的传统。刘磊把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棋落在巴山红香椿,他建议大家整合土地连片种植,很快得到响应,去年种下500亩,今年3月就有了收成,这就刺激了村民的积极性,今年又新种1000亩香椿。

  依托单一产业,大湾村无法摘掉贫困帽子。发展其他产业,却需要资金与政策投入。“怎样才能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形成快速、持续脱贫致富的动力?”刘磊开始从机制建设上思索。

  在对口帮扶单位省法院的指导和 帮 助 下 , 大 湾 村 建 立 起“1+N+1+X”合作经营机制,即“1个专业合作社(或经营业主)+N个贫困户+村委会+各种金融扶贫政策”,将政策、人力、资金整合在产业上,使其成为连接村集体与村民的纽带、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平台。

  今年3月,以种养为主的专合社成立,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获得的2万-5万元贴息贷款,打捆到合作社使用。”刘磊说。

  在“1+N+1+X”平台上,刘磊针对不同项目建立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机制。像今年新发展的黑山羊养殖产业采取的就是“631”利益分配机制,即专合社(经营业主)以技术、圈舍入股占60%,贫困户以种羊入股占30%,村集体经济占10%,产业发展的效益按此比例分配。

  记者看到,5栋圈舍已建好,黑山羊耳朵上打了号牌,哪个圈里哪只羊是哪位农户的,一目了然。“贫困户领到扶贫资金购买种羊后,有能力就自己养,没能力的放到这里集体养。”理事长周庆禄说,专合社还发动贫困户种草料,吸收贫困户到养殖场打工,“明年每户贫困户能领到新增的两只小羊,至少可分200元红利。

  精准脱贫

  人人着手发展产业添活力

  村里公共服务中心墙上,有个硕大的“”字。这正是村民李老爹如今对村里的感受。

  75岁的李老爹患肺气肿,儿子李仕财为了照料他,只能在家务农,十分困难。怎么能帮助这个家庭脱贫?

  李仕财家附近有个小河湾,是个天然的养鸭场。刘磊通过联系贴息贷款、帮忙购买鸭苗等方式,帮助李仕财搞起了养鸭业。“去年8月开始养,两个月就出栏,一批有3000只,纯收入5000元左右。”李仕财笑眯眯地告诉记者,目前已出栏6批,他越养越有经验,鸭子不光卖到大竹县内,还卖到了达州市、重庆市。“过年时鸭子好卖,我打算再联系几户贫困户,大家一起养鸭。

  其实,已经有贫困户的心让李仕财搅热了。记者看到,就在离小河不远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正在筑堤坝,准备围湖养鸭。

  1社村民王名禹同样满怀脱贫信心。他有养牛的经验,但全家四人就有两人是没有劳动能力的病人。村里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时,帮他修路、贷款、建圈舍,养起了20多只种羊。“已经下了1只小羊。”王名禹说,养羊还在摸索中,明年能见到成效。

  短评

  要在机制建设上动动脑筋

  大湾村建立脱贫攻坚机制的探索,很有意义。

  当前,全省上下关注脱贫、支持脱贫、参与脱贫,脱贫攻坚战打得有声有色。把方方面面的扶贫脱贫努力、各种各样的扶贫脱贫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快速、持续见效,需要在机制建设上动动脑筋。

  机制是个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政策、资金、人力、土地、技术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脱贫致富的倍增效应。

  机制是个定心丸。好的机制能将上与下、内与外、集体与个人等关系界定清楚,将各自的权责利规范明白,有看得见的奔头、摸得着的利益,从而激发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机制整合协调的是各种扶贫脱贫资源,但根本的着眼点却是人,是千方百计地发挥各方面帮扶力量的强大作用,千方百计地调动贫困户这个脱贫主体的内生动力,千方百计地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还是那句话,有了好的机制,就有了持续不断地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