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区创新机制干部主导全域推进精准扶贫

14.07.2014  11:31

干部包带 特惠到户

(记者 侯静)“忙活了好几天,终于解决了宝轮镇苏家村贫困户苏清明的香菇销售难题。”7月12日,广元市利州区区委办干部王永顺如释重负。

前天每斤卖4元,昨天3元,今天2元一斤都没人要了。两天销不出去,就报废了。”7月2日,苏清明火急火燎地向王永顺求助。“由于事前没有准备冷库,也无烘干机,香菇一旦长了霉点就无法销售了。我得知此情况后,一边帮着代购烘干机,一边去蔬菜市场、企事业单位食堂推销,暂解了燃眉之急。”王永顺说,“得再动员几户一起发展,再建议政府集中建个冷库出租,用于香菇贮藏保鲜,积攒到一定数量后运到北方大城市去,才能彻底解决销售难。

苏清明家林地多,人勤劳,适合发展香菇产业。产业发展规划获批后,王永顺和苏清明一起参加了区上统一组织的培训班,结业后获得首笔启动资金,用于购买菌种。讲课者是金洞乡村民、食用菌协会会长贺守银。“他不但懂技术,还会营销,产品卖到郑州、洛阳等大城市。实践中,每次遇到不懂的,我都电话向他咨询。”一眨眼四个多月过去,苏清明的2个夏菇棚进入了丰产期,每天能采摘鲜香菇300余斤。这段时间正好是广元香菇的盛产期,本地市场疲软,在王永顺的帮助下苏清明才及时解决销售难题。 “这仅是我区创新机制干部主导全域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办实事的例子。”利州区扶贫移民局长赵荣说, 利州区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覆盖的重点县区,有困难群众5.5万人。“过去也投入了不少扶贫专项资金,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关键是缺少一支扶贫能力强的干部队伍长期帮扶。”2月14日起,该区创新机制干部主导全域推进精准扶贫,开展了“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下派3109名机关干部,与6278名建卡贫困户结对“包情况掌握、包产业规划制定、包带领提升”。规定区委常委家访包带户全年不少于20天,普通干部不少于10天。总体做到“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脱贫奔小康”,具体达到“五明显一确保”目标,全面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饮水、住房、产业增收等问题。在精准扶贫中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

进村入户大多为单位集体行动。”王永顺说,包带成效群众打分。每位干部的分数计入单位和分管的副县级领导的总分,然后算出人均分,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区财政每年预算600万元,按每户3000元标准补助2000户,三年惠及全部包带贫困户。制定了《特惠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有发展能力和意愿、制定了产业规划的贫困户参与“竞标”,资金由乡镇发放到户,限用于购买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

包带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利州区委书记赵文峤说,围绕核桃、油橄榄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今年该区150余个农民专合组织,200余家(个)发展大户,带动贫困户新栽植核桃2万亩,发展香菇20万缎(袋),牲畜养殖37万头(只),栽种蔬菜1.7万亩,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