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宏: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12.12.2013  10:36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朱世宏 学校体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就是要通过创新学校体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将党和国家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总要求 决定》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学校体育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正确方向。当前,我省已经进入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明显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学校是基础,青少年是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自觉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国家战略去谋划、去推进。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7号文件精神,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增加对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与体育器材配备,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锻炼环境和条件。 着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进一步明确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目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教育相互联系,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各种学段相互影响。上好体育课,加强学生课外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主阵地。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改革意义和教育价值,探索加强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现实途径和有效方法。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开好体育课;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切实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学校体育监管机制,着力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水平。从总体上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重智轻体”的倾向仍然突出,学校体育仍是薄弱环节。未来时期,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管理、简便易行的学校体育监管机制,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在体制机制上,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统筹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制度设计,将教育实践中成熟做法上升为管理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证落实国家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在改革措施上,要服务于强化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需要,创新学校体育管理方式,更加注重育人过程,更加注重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管理科学化水平。 破解制约学校体育的瓶颈问题推进改革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抓住制约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瓶颈问题,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体上看,全省高等院校学校体育整体情况良好。对中小学体育工作而言,应当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必须解决学校体育设施缺乏的问题。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其状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对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目前,我省仅1/3中小学配备了标准运动场地,场地、设备、器材达标的不到20%。同时,同类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拥有量不平衡,城区重点中小学多,农村薄弱学校少。 二是必须解决学校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目前,我省仅有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2.19万名,专职体育教师编制缺口还较大。近年来,由于国家增加中小学体育课时,体育教师需求明显提高,加之一些学校配备教师时增加学科教师编制,占用了部分体育教师编制,体育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体育科教师短缺。在广大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很少,多数体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三是必须解决体育课程不齐不足的问题。体育课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得到大幅提升,全省城区学校超过95%,农村和牧区学校已达80%。同时,我们也能看到,部分学校毕业年级以及一些农村学校还存在开课不齐的问题,临近考试时期存在随意压缩、挤占体育课的现象;部分乡镇学校体育课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参与性不强,厌学现象较为严重。 四是必须解决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问题。由于体育课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他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多数时候让学生做做慢跑,玩玩游戏,打打球,转呼拉圈、跳绳等,虽能有效减低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明显难以完成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构建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制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系列制度规范。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关键在构建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切实把学校体育发展摆上重要议事议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学校体育发展良好环境。实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从201年起,教育部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基础,全面开展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各地各校应认真组织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准确摸清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要及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各项政策,增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要主动协调家庭、社会力量,采取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共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创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7号文件精神,我省在2012年启动了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估工作。省教育厅系统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评选出首批195所“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估活动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了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方式,规范了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课行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修订示范校《评估细则》,完善评价内容、办法和机制,使其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管理学校体育的重要抓手,成为广大学校开展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行动指南;充分发挥示范校作用,推广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优秀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引导区域内其他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出台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对示范校进行动态管理,对复查不合格的学校取消其示范校称号。 此外,适时对学校体育工作报告进行公示。组织编制和发布全省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定期收集各地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对各地所报情况进行公示,重点报告和共识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