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试点本科院校、高职学院、企业三方联手打造学生
四川省试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
新学期开学,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48名特殊的同学。他们已经在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学习了一年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的三年,还将在这里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理论及实践技术课程,并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训。他们是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招收的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
2013年,四川省改革试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迄今共有5所本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进入试点。
与传统的本科生、高职生相比,本科院校、高职学院、企业三方联手打造的学生会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何协调,三方优势如何有效嫁接,能否产生“1+1+1>3”的效应?
培养学生,校、院、企三方是主体
“大一在西南科技大学学习基础知识,大二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进入专业知识学习,在企业一线参加项目实训。我现在对自己以后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9月11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2013级学生刘洪志告诉记者在西成高铁项目施工现场实训后的感受。
刘洪志今年升入大学三年级。此前两年,刘洪志的学习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进行,而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企业,都是培养他的主体。
融合从人才方案制定开始。“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共同协调配置教师、设施、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让各自的优势资源相互融合,贯穿从入学到教学、从实训到就业的始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校、院、企是这样分工的:西南科技大学重在指导,负责人才培养的全面监控和学历学位证书颁发,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重在组织实施,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实施、开展学生管理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四川路桥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提供兼职教师、实训项目和综合实习场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企业也担纲学生培养的主体。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生。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才进入企业,企业要对新招收的学生重新进行岗前培训,企业、学生双方都有一段适应期;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从一开始就介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一毕业就能达到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
“高职学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强的实操能力,对这类人才进行本科培养,使其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操能力,这是企业所看重的。”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山说。
“两段式”学习不是简单地拆分
学生第一年在本科院校进行学习,后三年在高职院校学习,乍看之下,学生的学习经历被人为切割成“1+3”两段、两地。实际上,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1+3”办学模式,并非简单地拆分,而是学生在两段、三方的学习各有侧重:在本科院校重点学习基础知识,在高职院校重点学习专业知识,在企业主要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相对于纯本科而言,高职本科把本科的理论知识与高职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力求达到理论与技术的一体化。”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斌认为。
“应用型人才应该在实际操作中成长起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材料与环保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一线员工中80%为专科学生,本科生相比专科生存在实践方面的缺陷,而在理论知识系统上,专科生又较本科生弱,企业的需求难以同时满足。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说到,企业需要懂技术的管理人才参与到技术创新和管理中,本科生技术不强,专科生理论水平较弱,两者的矛盾让企业在实际用人过程中很难协调。“希望通过高职本科人才的培养,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操中更接地气,把学生的智力优势转化为制造优势,为制造业提供设计、研发、品牌运营等智力支撑,为中国‘智造’提供人才。”卢山说。(记者 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