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年,他们如何献智四川

11.01.2018  11:24

  赴川的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已全部到岗——

  □本报记者 林凌

  1月9日,趁着午休间隙,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赫又开始埋头研究案头上的《“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5个专项实施方案》。作为赴川的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来到九寨沟县的五天里,研究这份方案已成为张赫每天的必修课。

  选派博士服务团到西部挂职锻炼,是中组部、团中央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养锻炼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1月4日,第18批博士服务团的32名博士全部抵川,本周,他们全部到岗开始工作。

  记者梳理发现,在他们当中,既有上一批的“老面孔”,也有刚到的“新力量”。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们将如何找准自身专业与地方发展的结合点,为挂职地区贡献力量?记者就此采访了几名服务团成员。

  老面孔

  选择续挂是想为四川多做一些事

  上海证券交易所执行经理罗峰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在上一批博士服务团选派中,他挂任成都市国资委副主任。过去一年,罗峰在启动成都国资证券化规划、推动重点项目示范、推动成都银行上市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

  一年过去,为何选择续挂四川?罗峰回答,“真心想为四川多做一些事。”在他看来,抛开家乡情结,挂职期间,他充分感受到了四川发展的速度,“很像自己多年前去上海的感觉”。罗峰表示,四川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包括国资国企改革在内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开展,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续挂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续挂的还有中国建设银行内控合规部高级副经理杜强,原因之一是服务基层对其个人能力的反哺。挂任攀枝花市政府副秘书长的一年,他异常忙碌,而每月不少于两次的考察调研,让这个金融单位总部的员工对基层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挂职总结中,杜强这样写道:“挂职基层让我学会直面复杂的环境,更注重从宏观形势和微观局面两个角度、从理论解读和政策执行两个维度去把握、分析和处理问题。

  在第18批博士服务团中,有3人来自上一批博士服务团。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让这些人员继续挂职,也是顺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开展好工作。

  新力量

  岗位安排向有特殊需求的市州倾斜

  虽然是北方人,但在九寨沟的这几天,张赫还比较适应,“环境熟悉了,还需要马上熟悉工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高校教师,张赫此次是带着任务来川的。

  九寨沟震后恢复重建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建占比大,而这正是张赫的专长。他告诉记者,当地主要领导已跟他沟通了工作细节,“打造智慧交通、促进校地合作”将成为他挂职期间的主要工作。

  着眼于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此次挂职博士中有6人挂职阿坝,其中2人挂职九寨沟县。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博士的专业特长和地方需求,力求人岗相适,“既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对其本人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除了向阿坝倾斜,此次挂职博士也有5人前往宜宾。上述负责人介绍,这是出于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需要。此批博士服务团团长、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高级工程师钟雯彬就挂职该市。这两天,在跟相关人员对接后,钟雯彬决定到县区走一走,“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一年时间很短,需要尽快熟悉。

  为了让其他服务团成员克服语言等问题,尽快融入当地,曾经在四川工作过的钟雯彬特意和大家一起整理出一份四川方言文档,并在微信群上跟大家互动。大家表示,在熟悉了解当地的过程中,都深切感受到广袤的川蜀大地锐意进取、欣欣向荣的活力和期盼。“深受鼓舞、倍增信心,投入工作。相信不久以后,就可以听到大家的新进展、新成就和好消息。”钟雯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