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铺设藏乡彝寨发展的希望之路
凉山州交通大会战对木里藏区来说,是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藏区群众的迫切愿望。木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重点抓好国省干线升级改造的同时,极力保障农村公路路网建设。一条条大山间的通乡通村公路,就在热火朝天的交通建设背景下逐渐铺展……
通乡公路的延伸
3月下旬,小金河两岸的春天似乎要来得晚一些,岸边的植被还是一片黄色,只有山腰上那一条黑如黛的沥青公路格外显眼。这是木里县芽租乡即将完工的10.8公里的通乡油路。
就在这条路上,木里县列瓦乡一村一组的村民马国强刚从县城采购回来,摩托车上的核桃苗吐露新绿,娇嫩欲滴。
“公路修好了,我准备种些核桃,以后就从这条路上拉出去卖。”马国强不善言谈,朴质的言语却表达出了这条路即将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916年7月1日,西木公路正式通车,标志着木里境内从此拥有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路,木里境内第一次见到了汽车。
从70年代起,通过民工建勤、以工代赈、通县油路、通乡公路、通乡油路、通村公路、林区公路等公路建设周期,截至2013年底,全县拥有公路里程3667.3公里。全县29个乡镇,除三桷桠乡外,可实现全部通车,全县113个村中,有73个村达到通达标准,17个乡通班车,农村客运站14个,已建油路(水泥路)9个乡,建设规模为198.9公里。
“木里县幅员面积辽阔,地广人稀,目前全县通乡公路有1039公里。其中只有7个乡有铺装的路面,其余22个乡还不通油路。”作为木里交通人,木里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江深知这些数据并不耀眼,但这些数据正在在不断变化,乡村公路正不断延伸。
“借交通大会战的东风,我们今年就要争取完成芽祖通乡油路10.8公里,项脚的通乡油路32.8公里,唐央乡的通乡油路33.6公里的建设任务,同时还要完成68.25公里安保工程任务。”陈江说,交通作为制约木里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木里县委、县政府将交通建设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在“十二五”规划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资金上大力的支持。通乡油路除了每公里国家配套80万的资金,其余的不足部分由政府兜底解决。
通村通达通民心
从木里县城沿着省道216线向棉桠方向出发,一条新建的路连接着省道直通谷底。车行其上,道路曲折蜿蜒沿着山体从上而下。这是通往下麦地乡中村村唯一的公路。
险峻的条件下,施工队伍仍在施工。“这是一条通村公路,总长21.9公里。从去年5月份开始动工,计划在今年年底完工。”陈江告诉记者。
车到谷底,这里的施工场面更加壮观。两座大山之间,半成型的桥墩基础巍然挺立,路边的机械轰鸣。“这座桥是中村村通村路的一部分,投入资金438万元左右,桥长100多米。”陈江说,在过去没有这条公路以前,对面山上中村村的村民“下到山底就该吃午饭,吃了午饭再爬到山顶,又该吃晚饭了。”村民出行极其不便,物资运送只能靠人背马驮。如今,中村桥建成后,将切实解决村里1000多名群众的出行问题。
“全县113个行政村中,目前只有73个村大道通达标准,仍有40个村不通路。”而面对现状,陈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交通建设对木里县而言,配套资金压力很大。在木里山区,平均1公里要配套接近1百万左右,木里最远的通乡公路达到87公里,如果让一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为一条通村公路配套达到上亿的资金,那是很难的。其次,木里县通乡公路里程长,按照规定30公里以上的公路建设,所有的前期手续必须在省的相关部门解决,反复多次的程序、环节影响了通村公路的建设工期。
陈江说,“我们力争在2015年实现木里县113个行政村全部通达。”(凉山日报 马海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