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木里发起脱贫攻坚总攻——筑牢精准成效 夺取全面胜利

18.09.2018  17:59

 

  木里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斗志和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作风,在脱贫攻坚战中勇毅前行,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超常努力换来贫困群众脱贫奔康、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全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包括彝、汉、蒙古、纳西等21个民族14万人口共同生息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共有97个贫困村、7213户贫困户、33183名贫困人口。33183人——这个数字一直牵动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心。

  事实上,党和政府对木里的关心和扶持从来没有停止过——1994年确定木里县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摆脱贫困,木里在行动。经过奋力攻坚,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2014年至2017年减贫退出45个贫困村、3761户、1729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5.27%降至12.7%。

  闪光的数字背后,是木里县干部群众不忘初心、风雨兼程,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真实印记。

  初秋的木里大地,万象峥嵘,焕发着勃勃生机。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一场精准脱贫攻坚战已经紧锣密鼓打响,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正在绿水青山间拓展铺就。

  精准发力 一仗接着一仗打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全县各级扶贫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产业项目扶贫、政策扶贫、社会扶贫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统领,举全县之力,精准发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呈现出脱贫攻坚领导重视程度之高、扶贫资金投入之多、扶贫措施力度之大、合力攻坚之势前所未有的工作局面,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5121”为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实施“1233111”年度工作法,实行“四快四稳四提四强四硬”提升脱贫质量,创新“两包干两捆绑三挂钩”管理机制,推进“共享式”建房修路发展产业,精准聚焦、定向施策,靶向发力、重点突破,全面解决全县人畜饮水安全和农林灌溉用水问题,实现县、乡、村三级路网和生产生活用电全覆盖,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广播电视和网络全覆盖,实现全县行政村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全面解决农户危房和无房问题。

  通过精准识别和摸排,木里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7213户、33183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761户、17297人,贫困发生率从25.27%降至12.7%;累计脱贫3761户、17297人,全县贫困村由97个减少到52个。

  2018年,拟脱贫31个贫困村、9138名贫困人口。木里县委、县政府以明确的思路、强有力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打响了“攻坚拔寨”式的精准扶贫战役。

  精细对标 压实责任有作为

  目前,全县仍有52个贫困村、3454户贫困户、15886名贫困人口,贫困村数占行政村总数的46%。

  今年,木里县将全面推进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确保年内实现31个贫困村、9138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如期脱贫的奋斗目标,木里人有信心,有办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到凉山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凉山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关于聚焦聚力发动全县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9年如期完成州脱贫任务的决定》的重大部署,迅速将省下达31个贫困村、9138名贫困人口减贫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户,精准制定“六个全覆盖”工作内容,扎实推进“23项重点工作”,创新实行“两包干两捆绑三挂钩”管理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纪律保障,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关键之战。

  思想上高点定位,工作中实处布局。全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扶贫干部、各部门党员干部众志成城,身先士卒,真正把扶贫当作第一责任,第一要务,全县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攻坚扶贫的良好态势。

  为了破解脱贫攻坚深层次问题,围绕脱贫摘帽重点指标,补齐工作短板。木里县确立了“5121”脱贫攻坚总体思路。除上级下达资金外,力争自筹资金5-10个亿,作为脱贫攻坚保障资金。集中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不落一户一人,坚决不拖全国全省全州后腿。

  坚持以“南部经验”为木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的借鉴模式,着力实施“1233111”脱贫攻坚工作法,力争2018年底安全住房、通村硬化路、产业发展基本完成;力争2018年底提前完成所有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2019年巩固完善提升打好基础;开展好群众感恩教育,提升群众认可度。

  激发动力 产业发展增收入

  8月17日,大暑刚过。似乎是为了迎接一年中最热时节的到来,连太阳也起了个大早。万丈霞光平铺在木里河上,原本碧绿的河水变得五彩斑斓。

  早上6点多钟,乔瓦镇锄头湾村的小次里耳玛走下高坡,沿着刚修好的通组路,去家门口的一个党参育苗基地给党参除草育苗。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在后所乡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刚刚脱贫不久的魏兴胜刷好锅碗,正在整理门前的小院子。

  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新的希望,让小次里耳玛和魏兴胜从清晨就开始忙碌起来。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确保打好‘翻身仗’,如期‘摘帽’。”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木里和贫困户们,对于摘掉“贫困”帽子的渴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同步奔小康的梦想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真切。

  “我们农村人,不怕苦,不怕累。以前穷怕了,现在赶上了这么好的政策,再不抓紧干就老喽!”小次里耳玛劲头十足的精气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所工作的22亩党参育苗基地,不管是长期用工还是临时用工,都优先考虑当地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整合流转,农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牵头,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奔小康。80元一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

  锄头湾村按照“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形成核桃13000亩、花椒5400亩、羊肚菌50亩、“珍红”海椒100亩、中药材400亩、高山牛羊4000头的种养殖产业规模,同时正在积极探索中药材、草莓和反季节羊肚菌种植、乡村旅游等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发展新路。目前,全村各特色产业产值已达300余万元,村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提升,60%以上农户从中受益。

  而锄头湾村的发展只是木里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到唤醒社会帮扶的合力,木里县构建起“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汇聚起众志成城合力攻坚的磅礴力量,朝着明年如期“摘帽”的目标铿锵前行。

  合力攻坚 富泽百姓治穷根

  聚焦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难、集体资金培育难、群众就业难的短板,木里县以“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经济的行动指南,坚持产业促脱贫。坚持看得见、能见效原则开辟群众增收路。

  成功培育1家龙头企业、71个家庭农场、150个合作社,完成1个县级农投公司和113个村级产业合作社成立,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31.975万元,带动贫困户1462户6535人。

  按照每村100万元标准为97个贫困村由县财政配套产业发展资金9700万元,完成31个村级产业项目规划。

  全面启动核桃花椒、羊肚菌、皱皮柑、藏香猪(鸡)、大棚蔬菜等传统种养产业,就地对口乡镇、学校、驻村工作组食堂供给,联系20余家县内企业对农产品进行“订单式”生产、签约式售卖。

  大力推进劳务输出,与佛山市等签订8000个就业岗位劳务协议,已输出两批贫困劳动力已到岗就业,正在加大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投资1670万元建设的1个农特产品创意产业园区正在招投标,培育支持小微企业368家,依托中国电信公司免费登陆“天虎云商”平台保底定价销售木里农特产品。

  投资2.2亿元兴建红科、瓦厂、俄亚3个文化旅游主题酒店,利用村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2年,按照保底分红原则,在2017年已实现29个村保底分红58万元,2018年预计47个村保底分红141万元,未来12年的回收期保底分红将达到1600余万元。12年的投资回收期后,村集体占股达59%,每年效益分红可达380万元。

  酒店建成后,将产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全县就业压力,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形成农民直接受益、股份受益、综合受益等受益模式,真正实现农民脱贫增收。

  政策惠民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8年,面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任务,木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共性难题,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聚焦目标,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思路,层层压实责任。

  为推进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自上而下,明确了县级领导、乡镇、驻村工作队、村书记、第一书记5个层面的脱贫责任,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到2020年顺利完成国家验收、实现贫困县摘帽。

  强化资金保障。成立脱贫攻坚项目、资金领导小组,成立29个乡镇财政所规范扶贫资金使用;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49亿元,按4.56亿元最低目标加紧整合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四项基金”5910万元,完成12个重点项目年度审计、17个重点项目评价“复评”和21个高原藏区扶贫资金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建好安居房。坚持贫困户、非贫困户一个标准推进县域内群众安全住房全覆盖,完成7213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启动7598户全县剩余未享受住房政策农户安全住房建设,实施4999户幸福美丽新村、2524户藏区新居、75户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按照贫困户每户3000元、非贫困户每户1000元标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农户购置配齐“八件套”家具,力争年底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

  修通致富路。全县硬化路已完成89个村977.106公里,今年硬化路已完成13个村214.71公里,提前实施的5个贫困村依附乡道实现通畅2个、实施通达项目3个,已完成15个村93.61公里,力争今年完成所有硬化路建设。以奖代补方式实施19条96公里通组通达路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

  完善“乡三有”“村七有”。投入4.35亿元,对标脱贫攻坚验收标准,提前实施“乡三有”建设,新改扩建186所中小学校和幼教点、新建23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2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投入2261万元,建设50个基站、启动3个废弃小水电恢复工程、建设实施36个贫困村和12个非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已建饮水工程清理提升。累计建成文化站26个、村文化室113个、民俗文化坝子60个、农村电影放映室113个,发放“村村通”“户户通”设备3.5万套,建成113个农家书屋、9个牧家书屋、11个寺庙书屋。投入6887万元实施寺庙“五通”建设,把全部僧人纳入农村低保、新农合和养老保险范围,参照村组干部标准落实寺管会班子成员生活补助。

  提升公共服务。充分借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托管县医院,带动全县医疗服务换挡升级,实现贫困户县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调整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进100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兑现低保资金9881.39万元,兜底16224名贫困群众;加大公益性岗位开放力度,计划设置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554个、保洁员等服务型公益性岗位288个;严格落实“四治”并举要求,追加工作经费100万元,开展禁毒宣传活动8场次,落实艾滋病防治经费地方配套资金35万元,不断让藏区群众在政策优惠中感受到惠从何来。

  紧扣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向发力”,落实专项工作经费10万元,创新实施“1334”创建模式、“3579”工作法,开展“四好”家庭创建;投入340万元深入推进新型素质提升培训工程,面向广东省佛山市等地劳务需要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开展“四好”创建、“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守党纪”感恩奋进专项活动,以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四好”建设、孝老爱亲等为主题开展表彰大会,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出台制度性文件大力整治乔迁宴等“八宴”歪风。

  脱贫攻坚,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重托。全县上下在攻坚中担当,在担当中跨越,高奏脱贫攻坚的激昂乐章,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在木里大地上徐徐展开,决胜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可期,宏伟小康梦,必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