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交割日魔咒再现 12.20黑色三分钟真相
24.12.2013 12:35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这一幕经过数天发酵,市场中传言纷纷,操纵 沪深300 指数以影响IF1312交割价,进而进行期现套利的说法甚嚣尘上,更有人声称,这次是券商设计的挂钩 沪深300 指数分级理财产品惹的祸。
真相究竟如何?
期现套利无从下手
当日14点58分左右,上述三大银行股突然遭到不期而遇的大单抛售。
此时股指期货IF1312的当日持仓已从当天最高的152476手降至近8000手,资金已经大规模移向了新合约及下一只合约IF1401。“IF1312合约有如一只熟透的水果,希望到期交割的交易者正等待着瓜熟蒂落的一刻。”上海一家期货公司人士这样描述。
1分钟之内, 沪深300 指数由于这几只成分股的大幅下挫,也出现了近10个点位的下跌。
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在4个月前的8月16日,IF1308合约交割日也曾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市场异动,只不过那一次是权重股价格“莫名”大幅飙升,如今则是相反。
这一次“交割日魔咒”似乎再次应验,是否有人操纵期指交割价获利,再次成为市场上最为热门的推测。
“我们不能否认‘交割日’出现市场异动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不能简单地用‘操纵市场’来解读。”安信证券自营部门人士表示,“交割日是持仓机构最后一天可以进行‘移仓换月’的机会,手中的持仓最终大多都会平掉,也就会放大这一天的交易量,也因此会造成一定的市场波动,这是客观存在的。”
前述期货公司人士坦言,重新审视这“黑色三分钟”,期指价格事实上并没有出现如 沪深300 指数那样可观的瞬时下挫,相反,最终的期指交割价为2290.3点,相比2289.2点的收盘价只有1.1点的价差。根据IFind数据,最后三分钟的期指价格走势基本上保持一条直线,价差收敛完全在合理范围内。
“期指交割日的规则往往被混淆,仔细查阅《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就知道,交割日的股指期货交割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一位接近中金所人士对此表示,“而在非交割日,当日结算价则是最后1小时按照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
考虑到此次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只有短短近3分钟的时间,与长达120分钟交割结算时间相比,算数平均价使得此次异动对最终交割结算价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什么期指最终并没有遭到大幅重挫的原因。
中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英亦指出,当日最终交割量达到8100手,但与当天最高持仓相比只占5.31%,完全是在合理范围之内,而最后一分钟IF1312合约没有跟随下跌,说明股指期货不仅没有加大 沪深300 指数的波动,反而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根据 国泰君安 期货研究员胡江来的研究,最后一小时待交割合约价格的波幅比现货小3.2点,价格均值高5.2点,标准差小1.6,说明临近收盘时段期指运行平稳,价格保持升水,且并未带动现货下跌。
“换言之, 沪深300 指数的下挫并没有造成期指的大幅下挫,无论从价格还是成交量来讲,‘期现套利’都无从谈起”前述接近中金所人士坦言。
分级产品并未“对赌”
“我们看到的最骇人听闻的消息是,券商创新业务制造的挂钩 沪深300 指数分级理财产品是此次大跌的祸首,甚至点名就是UBS干的。”沪上某券商创新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
根据这一则在专业投资圈子中流传甚广的分析文章,券商为银行定制的 沪深300 挂钩理财产品规模接近500亿,由于理财产品中关于 沪深300 指数分级设定,C级与A级“对赌”期指,而这一产品的到期日正是年末12月的期指结算日。只要到期日相比成立日的指数更低,券商就有动力为了3.18倍的收益而去操纵 沪深300 指数。
“这种所谓‘分级理财产品’在国外叫‘结构性产品’,而持有‘对赌’观点的人其实根本没有理解结构性产品的盈利模式。”该负责人表示,“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和动力与客户对赌。”
那么,为何 沪深300 指数期货成为了结构性产品最重要的挂钩标的呢?
“要对冲结构性产品风险,需要场内衍生品的帮助,但我们现在只有 沪深300 指数期货这一种成熟的场内衍生品。而这一品种的特点又是保证金交易,所以资金占用少,另外还可以做日内交易,所以就成了券商首选,做到几百亿的规模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 沪深300 指数挂钩结构性产品的到期日与期指交割日相同,这是否意味着有“瓜田李下”之嫌呢?
“由于移仓换月,没有券商会特意选择期指最容易出现波动的交割日作为到期日,因为券商在这一业务上实质是卖出波动率,日后波动率越小赚得越多,选择波动率大的一天作为到期日很可能会亏损。”北京某券商自营部门人士表示,“而对于结构性产品来讲,到期日之前发生任何的市场波动都不会影响最终的收益,最终只会看到期日的挂钩标的的表现。也就是说,12月20日的指数表现对产品本身根本就没有影响。”
招商银行 、 工商银行 、 华夏银行 等机构的理财产品信息亦显示,其挂钩 沪深300 指数理财产品并未与期指交割日存在重合现象。
“假如市场这么容易遭到操纵,为何不是每一个交割日都出现同样的情形呢?”前述业内人士对此表示。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24.12.2013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