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画作在深圳拍卖:按中国客户需求来创作

22.05.2014  16:55
玉云国,《心语》,布面油画,2013年作。

  本报记者 马欢 发自深圳

  在第十届文博会的六号展馆,有一片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上面写着“朝鲜美术作品预展”。在5月17日下午,展馆将会举办“第四届朝鲜美术作品拍卖会”。

  96组朝鲜美术作品上拍,其中不乏金日成奖获得者郑昶谟、金成根、姜勋英等众多朝鲜人民艺术家的作品。

  尽管如此,今年的深圳观众对朝鲜美术作品的热情,显然不及往年热情。

  在北京比在深圳受欢迎

  预展区四周的墙上摆放着96幅来自朝鲜的艺术品,每一幅都标明了作者和起拍价,这些作品大多以几千块起拍,少数起拍价上万或十几万。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朝鲜画便宜,同档次的中国画家的作品,其价格大约是朝鲜画家作品的10倍甚至更高。

  中间展台则是数目壮观的“酒类展览”,主要为陈年茅台酒,也有不少轩尼诗人头马等洋酒。在朝鲜拍卖会结束后的第二天,这些名酒也将参与拍卖。

  数目庞大的酒瓶子,和四周朝鲜风格的画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不少男性观众先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欣赏酒上,再把目光扫向了周围的朝鲜画作。

  还有好些金发蓝眼的西方观众在此驻足,他们以非常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些来自朝鲜的画作。一对金发的夫妇拿起了手中的单反相机,一个劲儿地拍着展馆里的朝鲜油画。

  本次公开展出和拍卖的朝鲜画作大多为油画,不少是以年轻貌美的朝鲜女性为主题,也有一些纯描绘自然风景、或者反映战争的作品,还有一些中国水墨画风格的风景画。据拍卖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朝鲜的画作既融合了前苏联油画的风格,也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不少深圳市民在现场对这些画作啧啧称奇,“你看他们这画得多好,”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说道,这是她第三次来观看朝鲜美术作品展了。

  拍卖当天,96组画作纷纷亮相,不过,现场观众对朝鲜画作并没有以往报道中的那么狂热。不少观众中途离席,他们大多为普通观众,并不参与竞拍活动。

  “52号作品是朝鲜一级艺术家安哲男的《春鸟啾啾》,起拍价是5万,今天没有买家有兴趣,不过他的作品在北京非常受欢迎,一般起拍价都是十万起的。”负责本场拍卖的拍卖师李小姐在现场说道。另外一位朝鲜一级艺术家黄哲的《平壤的新年》起拍价3万也无人起拍,据介绍,他的作品在北京的价格可以卖到20多万。

  “今天的买家们没有那么热情,估计是和宣传度还不够有关吧。”李小姐在现场表示,她还透露,去年曾有一位非常热情的买家,一口气买了朝鲜画家李成旭的不少作品,但是今年拍卖公司试图再联系他的时候,就没有消息了。

  拍卖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主办发还特地推出了“阿里郎系列主题组画”,这组作品分好几个场景,分别展示了朝鲜大型团体操节目《阿里郎》的表演内容。曾经参加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外展览总局等主办的主题展览。起拍价百万起,不过无人问津。

  当天成交价最高的一幅画是由朝鲜画家李尚文、金秀男1976年合作的《打盹的幼长工》。该画作描述了一位地主家做长工的小男孩,正在牛棚里睡觉的场景。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幅画在朝鲜相当有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度印在了朝鲜发行的邮票上。

  关于这幅画,由朝鲜出版,外文社翻译的《今日的朝鲜画》是这么评价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朝鲜人民成为殖民主义者、资本家及大地主剥削、压迫的目标,朝鲜人民过的是如此困苦的生活,是如此地充满了血与泪。那些不幸的孩子,甚至还没有了解过生活的真正意义,却成为了大地主农场上的小雇工。饥饿和不堪的劳役填满了他们的命运,而他们都未曾拥有过一间用来睡觉的房子。

  最终,这幅画以12万元的起拍底价成交。

  拍卖会结束时,两位参与拍卖的男性买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们拍下的画作是为公司购买,不过他们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卖画为国家创汇

  据《南方周末》报道:2007年初,在杭州举办的“浙江投资收藏大型拍卖会油画专场拍卖会”中,15位朝鲜艺术家作品出现在拍卖会现场,并有10幅作品成交。这次朝鲜绘画在中国拍卖市场的“首秀”,让朝鲜对外展览总局的官员们意识到,卖画是可以为国家创汇的,从此便更积极推进与中国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

  朝鲜画作和深圳的结缘始于2012年。拍卖师李小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加上这一届,她和同事已经分别在深圳文博会上主持了四场朝鲜美术作品的拍卖会。前三场都大受欢迎。

  2012年,首届朝鲜美术作品拍卖会亮相第八届文博会。作为朝鲜画在深圳的第一次大规模登陆,这次拍卖受到了巨大的欢迎。据深圳媒体报道,竞拍作品的70%均被拍出,最贵的一幅是“高丽瓷”,以9万元的价格成交。

  在此之前,朝鲜美术作品的收藏就已经在国内部分收藏家圈子里小众流行。尤其是北京,朝鲜画的收藏市场因为拍卖公司的常年运作,已经形成一定的收藏群体和一定的收藏知名度。

  “有些画,在深圳可能才几万,但是到北京至少可以卖到25万以上的价格,非常受欢迎。”李小姐说道。

  2013年,文博会 “朝鲜美术作品拍卖会”,成交率高达86.3%。在该场拍卖中,买家从第一幅作品《春闺》就展开了激烈竞争,从起拍价6000元经过近20次的竞价一直喊到32000元。成交价最高的是鲜于英的《山水屏风》,以22万元收官。李成旭的人物画《沉鱼》和郑昶谟的《鸭绿江的春天》均分别以15万元成交。该专场共成交64幅作品,成交总额达400万元。第三场朝鲜美术作品拍卖会在2013年的冬季文博会上进行,成交额近百万,成交率也达到了75%。

  朝鲜定制:画什么由负责人和客户决定

  文博会拍卖公司表示,这些画作是通过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才得到的。

  “由于朝鲜画家的美术作品基本都需要官方和半官方的渠道才能进入中国,民间直接从朝鲜获得美术作品鲜有所见,所以这些画作都十分珍贵,”文博会方面表示。

  事实上,流入中国境内的艺术作品,一是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官方或半官方展览的作品被中国收藏家收藏;二是藏家从其他国家购买带回的朝鲜艺术作品;第三,则是通过经济贸易或者朝鲜艺术家在中国访问交流期间创作的美术作品。

  2011年8月10日,朝鲜画家第一次通过中国官方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一天朝鲜对外展览总局与黑龙江省政府、牡丹江市政府并新闻书画院合作设立“朝鲜画家中国创作基地”。

  据腾讯文化频道报道,在朝鲜对外展览总局对“朝鲜画家中国创作基地”的批复文件中,可以看出朝鲜政府对这个境外“画家村”给予了厚望—“愿提供多方帮助,在画家数量、创作时间及作品展览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提供方便,希望把这个画家创作基地建成向全世界介绍欣欣向荣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桥头堡’,以一个全新的形式和载体,适时将精湛的朝鲜艺术品向全世界宣传介绍和销售。

  这些来华作画的朝鲜画家们,更像是在做私人定制。据《看天下》报道,他们在创作基地里画什么,由创作基地负责人和客户决定,而作品完成后如何定价,则由朝鲜对外展览总局给出基础价,之后再由“基地”协调商定。

  和朝鲜国内一样,在这个创作基地里所有朝鲜画家的美术作品收入都属于国有,即便是拍卖所得的款项也将归还国家,而画家们只需要按月领工资即可。

  与此同时,不少的朝鲜作品也为了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来创作,比如,需要画更加符合中式审美的美女,或者“画面合乎风水”。

  在本次文博会上,第50号作品叫做《东海颂》,起拍价4万,由姜正浩、李春值共同创作而成。据现场工作人员推荐,这幅画有山有水,非常符合中国客户特别是广东客户“水为财”的风水观,适合摆放在办公室。

  业内收藏人士也表示,朝鲜的画作普遍受前苏联和中国影响很深,总的来说,“历史价值更大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