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报亭拆移调查:经营者曾跪求保留

06.08.2014  15:34
资料图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曾表示,对于报刊亭的管理应该让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各部门仅从自身出发为之,要有统一规划,不要把协调和博弈产生的成本转嫁到经营者和市民身上

  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法治周末实习生 杨志文

  陈启怀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附近,老人一直有早上遛弯顺便在报亭买份报纸的习惯,但在8月1日这天,老人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常去的那家位于建国门地铁站外的报亭竟然“消失了”。

  “报亭去哪了?”这不仅是陈启怀老人的疑问,也是很多家住朝阳区的居民这两天的疑问。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从8月1日上午开始,陆续有市民在微博上称,北京市朝阳区多个报刊亭遭拆除,有网友抱怨:“报刊亭被拆,买份报纸都费劲了!

  “朝阳区有69个报刊亭在7月31日夜间被拆除转移。”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但作为报刊亭的投资管理方,公司至今也没搞清楚这些报刊亭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

   报亭夜间被拆

  8月2日清晨,朝阳区建外大街大望桥地铁西北口处,两个支着伞的流动散摊前,商贩在叫卖着报纸和饮料。

  如果不是记者的一再要求,46岁的崔美伶说什么都不愿再回到这里,因为在两个散摊之间,崔美玲和丈夫经营多年的报刊亭已经没有了,只留下地上的一片印迹。

  “陈哥,我的亭子被关了,暂时不卖了,不好意思啊。”见到一位老熟客路过,崔美伶赶忙走上前去解释了两句,回来时她的眼圈已经湿润,不仅因为这个报刊亭她已经经营了15年,更因为这个三口之家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崔美伶是北京人,1999年她和丈夫相继失业,在街道的申请帮助下经营起了这家报刊亭。“我和丈夫很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帮助,因此一直努力经营,奥运会期间我这里还被评为了三星级报亭”。崔美伶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报亭生意比较好做,每个月差不多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但随着手机等科技产品的不断发达,现在买报刊的人越来越少,一个月所挣的两千多元仅够勉强度日,但她没想到如今就连这一收入恐怕也没有了。

  崔美伶的报刊亭是在8月1日晚上被拆除的,也是朝阳区这批被拆报刊亭中最晚被拆的。她向记者透露,其他亭子在7月31日晚上就被拆除。“建外城管也是通知我们31日晚上拆亭,但由于我这里是个拐角,拆车不好进,城管就先拆了别家的亭子,第二天晚上拆了我的这个。”崔美伶无奈地表示,由于她和丈夫已经看到了其他报亭的“命运”,所以提前把报纸杂志打好了捆,城管和公安来人后,用吊车一吊一铲,将亭子放在车上就拉走了。“到现在我再也没见过我的亭子。

  与崔美伶相比,40岁的山西人孙建花还算幸运,至少她还能看到自己的报亭。她那位于朝阳区和平东桥、中国电影家协会门前的报刊亭7月31日晚被拆除后,被移到了距离马路约300米的和平家园小区内。

  拆亭的事端发生在7月31日早上。据孙建花回忆,当日早9点左右,和平街城管和街道办事处领导带着吊车、切割工具等到报亭处拆亭,并在周边拉起警戒线,此后,在场的不明身份的黑衣人与正在对报亭进行检查的报刊零售公司东城区分公司一名员工发生冲突,最终在警方和双方领导的调解下,众人于中午撤离现场。这期间,孙建花曾给街道办事处的一位领导下跪请求保留报刊亭,但8月1日凌晨3点多,报刊亭仍被城管拆移。

  法治周末记者对周边商铺及居民的走访证实了孙建花的说法。一位街边商户向记者透露,当时报亭前约集聚了100多人并发生冲突,后警方到达现场带走了几名被指控打人的黑衣男子。

   拆除“口头通知

  据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统计,7月31日夜间及8月1日凌晨,朝阳区共有69个报亭被拆除转移。对此法治周末记者于8月1日下午到北京市朝阳区城管监察大队和平街分队了解情况。

  “我们在31日晚上确实拆了部分报刊亭。”和平街城管分队的一位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了这一事实,至于原因,该负责人仅透露是朝阳区政府和城管的统一行动,“具体要去问朝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

  记者随后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跟领导请示后和记者联系,但截至发稿时记者并未得到任何回复。在该局的官方网站上,记者也未找到有关7月31日拆除报刊亭的任何信息。

  针对区域内报刊亭被拆除一事,朝阳区政府服务热线的一名工作人员则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区政府并不知晓具体情况,这可能与“整治占道报亭”行动有关,目前区政府也正在进行核查。

  其实有关整治报亭的消息已非新闻,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2014年7月24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等地方媒体就报道:2014年内北京市将对地铁口、过街天桥等位置的占道早餐车、报刊亭进行清理,腾出挤占的道路空间。

  多名被拆除报亭经营者向记者反映,从7月份开始他们就陆续接到辖区城管的口头通知说要拆挪报刊亭,7月25日他们接到通知去各辖区城管执法队开会,会上被通知亭子要在31日拆除,要求停止营业,提前把报刊收拾好。

  “拆除的理由是说我们的亭子属占道经营,是违法的,我们都是有正规执照的报刊亭,怎么就成了违法了?”报刊亭主屈志梅非常委屈,她向法治周末记者直言,很多非法卖报的摊贩还在街面上随意摆摊,为什么正规的报刊亭却遭到拆除,“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经营报刊亭比这些散摊幸运多了,但现在看来却还不如他们。

  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公司在今年4月收到了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下发的有关整治报刊亭的通知书,目前各区的整理活动均已开展。“我们承认一些报刊亭存在形象差、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对此5月份就按照市里要求制定了严格的治理方案,下大力气治理亭外摆摊和超范围经营,要求退回亭内经营。但城市管理应该加强引导与规范,不能对报刊亭一拆了之、因噎废食。”该负责人强调,朝阳区拆亭的行为令他非常不解,“作为报刊亭的产权单位,事先竟没有和我们打招呼就直接拆除,也没有任何书面通知,拆除的消息还是经营者告诉我们的。

  被拆除的报刊亭主也向记者反映,不论是前期的几次通知还是最后夜间的实际拆除,相关部门都没有向他们出示任何书面文件,“所有都是口头通知,也没有拆除书,现在我的亭子没了,却连一张书面东西都没见过。”崔美伶不住地叹气。

   暂不会全面拆亭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此番整治报刊亭主要的标准和依据是根据北京市2007年出台的《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里面涉及有报刊亭占地面积不应大于6平方米,宽度5米以下的人行道不应设置报刊亭等规定。

  对此报刊零售公司负责人则提出了质疑,他曾经亲自测量过孙建花设立在中国电影家协会门前的报刊亭,在他给记者提供的测量图纸中可以看到,报刊亭所处的人行道宽度为9.5米,刨除报刊亭的占地,路面宽度仍有5米,“从标准来看,这个亭子并没有超出规定范围,为什么也被拆移了?

  对于拆亭理由亭主们也很不解,崔美伶就表示当初设立报刊亭是经过政府批准的,我们经营也签了合同,凭什么说拆就拆?

  法治周末记者从多位被拆亭主处了解到,在拆亭前的几次通知中,城管方面曾向亭主表示,此番并不是要将亭子完全拆除,而是要将报刊亭拆移到不影响通行的社区里面继续营业,记者注意到,在今年4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下发的通知书中也提及拆移的内容。

  对此,亭主们表示难以接受。孙建花的报刊亭如今从路面上被移到了附近的小区内,她和丈夫没有打算继续营业,她指了指小区里稀松的人流,“谁都知道报亭必须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本来买报刊的就越来越少,小区里这么背更是没生意,移到这和拆了差不多。

  崔美伶则表示,城管只跟我说要把亭子挪到社区,但具体位置没告诉过我,现在亭子被拆了也没人理过我,“至少拆移也得听听我们经营者的意见,协商解决吧?

  记者了解到,对于朝阳区拆移报刊亭的事件,大多报刊亭主都有耳闻,即使没有被波及到他们也是“人人自危”,位于朝阳区武圣路的一位亭主就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自己现在都不敢多进报刊了,“万一下回轮到拆我,还不都砸手里了。

  下一步朝阳区是否还会继续拆移报刊亭?法治周末记者于8月4日致电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得到的答复是:市政市容委确实要求对报刊亭进行整治,但主要集中在“不违规卖水、食品”等方面,并没有大规模拆除报刊亭的规划,拆除系各区自行行为。

  市政市容委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拆除报刊亭的行动牵头方是朝阳区政府,所要求拆除的是朝阳区建国门长安街两侧、东二环外东三环里和朝阳区与东城区交界处的报刊亭,“其他的应该暂时不会动”。

   报刊亭如何延续

  如今69个报刊亭被拆移已成事实,对于那些被拆亭的经营者来说,后续问题已接踵而至。屈志梅向记者诉苦称,现在所有报刊都被暂存在了家里,由于太多,家里通行已非常困难,“去哪都得蹭着走”。

  相比这些,经济上的损失更令他们担心,崔美伶这两天就在忙着和杂志社、报社联系退订的事,“杂志报纸一般一订就是一年,虽然有的可以回收退订,但像这样忽然无法销售,我们的损失还是很大。”崔美伶表示,当初接手亭子时还交付了一万元押金,给公司一年一万元的管理费也已交付,现在亭子没了,政府后续没有给我们任何答复,这些钱究竟应由谁承担也没有说法。

  “最近不少被拆亭的经营者都打电话询问损失赔付,但公司方面也没有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任何消息”。一方面要安抚经营者,同时还要向政府询问具体情况,这种尴尬的“夹心”境况也令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那位负责人异常难熬,“这些亭子都是我们邮政系统投资建立,现在拆掉69个,对公司也是很大的经济损失。”他表示,这次拆亭前相关部门没有给予书面通知,现在拆完后也没有任何后续处理的文书,公司已经开始联系询问并统计实际损失情况。

  其实有关拆除报亭的新闻近些年也屡见报端,南京、郑州等地大范围拆除报亭的行为都曾受到过热议和讨论。

  据该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现有报刊亭2000多家,1999年以后开始投入使用,当时政府批准设立报刊亭也是为给一些下岗职工或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是一项惠民工程。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报刊亭的管理应该让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各部门仅从自身出发为之,要有统一规划,不要把协调和博弈产生的成本转嫁到经营者和市民身上,“至于报亭能不能卖食品、饮料等应以市场为主导,既然已存在并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就有它的合理性,与其‘堵’,不妨给一个出口。

  此次调查记者随机采访的民众中,多数人也认为报刊亭作为民众获取知识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且卖水、卖充值卡等确实方便了民众,扩大经营范围未尝不可;但也有人指出,一些报刊亭在便道上私搭乱建给出行造成了不便,应当整治。

  “现在一些报亭出现违规现象,对于政府的整治行动我们很支持,但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把后续问题处理好。”上述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鉴于当前情况公司已经讨论决定先行对经营者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和援助,“毕竟拆亭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崔美伶至今仍没敢告诉家人报刊亭已经被拆的消息,她的孩子今年刚考上大学,她怕孩子知道父母再次失业后不去念书了,家里的老人身体都不好,她也怕他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采访中崔美伶多次强调,自己不会去支散摊把积压的报刊卖掉,虽然那能弥补一些损失,但她知道那是不合法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尽快给我们一个答复。

文章关键词: 报亭拆移 报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