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人民和谐之美:群众路线搭建干群和谐桥梁

12.12.2013  14:06

  群众路线搭建干群和谐桥梁

  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最终的目的还是达到为人民服务,只有干部们摆正位置,真正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干出实绩来让群众满意,才能凝聚最大的力量,共建和谐美好四川,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评论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和谐四川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针对干部群众反映的“文山会海”问题,四川成功地让“文山会海”瘦身。参加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14万余名干部职工作出会员卡“零持有”报告,全省举办或者计划举办论坛、研讨会、年会同比分别下降87.5%、31.45%和66.7%;省直部门一般性支出压缩5亿元,“三公”经费压缩11%。

  今年,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我省取消调整2批236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前省本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81项。完成156项非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取消38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3项。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不但提高了效率,还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氛围。

  省政务服务中心督察处处长刘兴前介绍,现在接到的投诉也比以前少了很多,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不仅开通了绿色通道、预约通道,还试行先做形式审查,再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质性审查的措施。省政务服务中心的电子政务大厅也全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预审服务,这都大大提高了效率。

  四川佳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张继佳就亲身体验了审批的高效,“我以为变更经营范围需要花上至少3天的时间,结果今天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据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统计,2013年10月,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承诺件承诺提速52.3%,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承诺件承诺提速42.8%,年底时,能实现在原承诺提速30%的基础上再提速20%的目标。

  面对连续发生的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洪涝灾害,四川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把防汛减灾和恢复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课堂,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省委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作为首要任务,在灾区现场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应急抢险工作作出部署,重点做好卫生防疫、消防隐患排查、次生地质灾害防治等有关工作,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逐村逐户排查,实行政府“兜底”过渡安置,确保21.26万户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棉被、有临时住处。恢复重建中,配套制定11个专项规划,优先考虑群众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等当前现实利益问题,既着眼帮助受灾群众重建美好家园,更着力促进受灾群众致富奔小康。

  面对7月持续强降雨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都江堰、什邡、绵竹、广汉灾区一线,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和群众转移。全省80万名党员、干部紧急奔赴防汛减灾的第一线,与灾区人民同生死、共命运,涌现出了一大批践行群众路线、用实际行动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先进典型。

  相关链接:

  【专题】大美四川·和谐之美

  大美四川·和谐之美系列报道之一:扶贫开发打牢和谐根基

  大美四川·和谐之美系列报道之二:民生优先谱写和谐盛景

  大美四川·和谐之美系列报道之三:多民族文化大融合催生和谐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