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通系列“直通车”护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0.06.2014  13:28

针对新形势下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需求复杂化、服务规范标准化的特点,成都市青羊区政务服务中心以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着力点,通过开通审批服务、现场即办、企业服务、便民服务、政民互动、举报投诉等系列“直通车”,积极营造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环境。

●完善审批服务“直通车”。不断健全和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的审批服务“直通车”。依托青羊区电子政务大厅,积极推进“上下”“左右”联动审批,即在完成对市、区两级“上下”协同联动审批需自行配置的59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批要素配置、表单制作、政务审批服务平台相关映射等工作的同时,在办理残疾人证事项探索开展区级部门与街道“左右”联动审批。完善“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受取授权或委托的形式,将便民、利民、惠民事项下放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52项)或社区便民服务室(44项)办理,真正将政务服务延伸到每一位市民身边。2013年,区级政务服务窗口受理事项达625116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深化现场即办“直通车”。全面开展“部门授权是否到位”督查工作,进入政务审批服务平台的751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407项可现场即办,比重达54.19%。如食药监窗口全部1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有4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其余8项通过流程再造、办理时限由以前的20天缩短为10天;建设窗口主动将把“建筑业、房地产企业资质初审办件变更”,由承诺件调整为即办件。

●构建企业服务“直通车”。通过完善企业服务机制、设置咨询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高质量的综合服务。一是推行企业服务机制。依托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园区企业直接提供工商、税务、人才等事项的全程代办,使企业“不出园区门,能办所有事”。二是积极构建“绿色通道”。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并联审批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主动提供事前业务咨询指导、事中全程免费代办和事后跟踪协调服务。三是规范中介服务行为。设置了5个街道咨询服务窗口,帮助企业掌握申办流程,尽快完成办事手续,促成了区域招商引资与政务服务工作的有机互动。1—5月,共办结建设项目并联审批6件,投资总额达3.45亿元;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761件,总注册资金11.45亿元;街道咨询服务窗口引进企业432户,占全区企业注册总数的17.68%;引入企业注册资金6.25亿元,占全区总注册资金总数的9.81%。

●推行便民服务“直通车”。在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等政务服务“五项制度”基础上,大力推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首办服务机制,广泛实施从导办、代办到首办、督办一条龙的“流水线”工作法,服务对象从一进门到办完事,都可享受到热情接待和指导帮助。开通了集访问、浏览、查询、办事、预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青羊区360°全景政务大厅,服务对象可借助网络进入信息发布系统、预审批系统、业务受理系统、在线咨询系统获取信息和申办业务,实现了模拟现场的虚拟平台与现实业务系统的交换对接和全天候服务。1—5月,访问量已达41554人次。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流动服务站”和“社区流动服务窗口”,立足行业特点,组织窗口深入开展无差别服务、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今年已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13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0000余份。

●打造政民互动“直通车”。积极开展以“服务群众”为主题的政民互动。一是围绕“魅力城区,五新青羊”活动主题,2月27日,青羊区区长李燎率43个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首次走进直播间,现场零距离倾听民意,并通过热线电话与听众进行在线互动交流。二是依托青羊区政府门户网站“局长在线”栏目,做实局长在线访谈,实现了政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推行“三视三问三主体”群众主体工作法,深入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22个行政审批部门领导到前台直接服务群众,面对面释疑解难,已组织进大厅轮值95人次,接待群众309人次,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77件。四是“青羊区政务微博服务群众办事大厅”于2月起正式上线,为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新载体,“青羊服务”在新浪和腾讯的两个微博账号共受理群众诉求42条,派发率和办结率均达100%;新浪平台粉丝1451人,主动发布资讯类微博967条;腾讯平台听众1242人,主动发布资讯类广播913条。

●构建举报投诉“直通车”。作为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个新平台,青羊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通“投诉直通车”,把解决服务对象实际问题放在首位,通过现场投诉、电话投诉、信访投诉和网上投诉等四种方式,重点解决诸如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政令执行不畅、服务形象不佳等问题,构建了立体化的政务服务举报投诉载体,做到“投诉100%受理,受理100%查实,查实100%处理,处理100%回复”4个百分百,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窗口的社会公信度,今年已妥善处理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