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子女的节日期盼
人民网成都5月25日 (朱虹)在高速公路上绕了两个来回,仍没找到通往小冬家的路。带路人说,他家是村子里少有的“独”院,不好找。
所谓“独”院,是指小冬家房前没有平坦的大路,房子坐落在稻田和包谷地中央。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家,多半翻修了二层小楼房,唯独小冬家,红砖褐瓦的破旧房子,依稀可见。
在前面带路的小冬(朱虹摄)
服刑人员子女:如果一年能多几个节日
外婆沈桂兰把小冬抱上车,让他指路。上车前,他怯怯地看了我们一眼,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自己玩的一身泥。司机问小冬怎么走,“一直往前开,穿过玉米地,下车后我带你走。”他一脸认真地说。
下了车,小冬一溜烟跑进了玉米地,“你等等我,小心别掉河道里去。”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调研员赵以国跟在后面喊着。他说小冬长大了,上次他还不敢沿着河道边上撒欢地跑。
进门前,小冬抢先冲进院子拉住狼狗,“别喊,你们快走。”他一边对狗喊着,一边冲我们挥手,招呼客人进去。算上杂物棚,小冬家里有五间连体的平房。红砖砌成的老旧房子,房顶的褐瓦好多都不完整了,墙体之间裂开了口。
走进屋内,在堂屋和正房之间隔着一道门。虽是大白天,正房里光线却十分昏暗。屋里只有一张大床,小冬说这就是他和外婆外公的床。五月雨水多,房间的地是泥土地,泛起潮湿的味道。
小冬抱着自己的礼物,可以随意擦写的写字板吸引了他。“哇,居然能擦掉。”他惊讶地盯着写字板,对于为什么一滑就能擦掉写上去的字,充满了好奇。小冬今年快六岁了,这是第一次见到写字板,他爱不释手的将其装进了书包。
外婆告诉我们,小冬很喜欢幼儿园,尽管每天早上,要赶近半小时的路去镇上。“听说你们要来看他很开心,今早上也没去镇上上幼儿园。”外婆说,除了去监狱看望妈妈,上幼儿园是小冬最开心的事,在他心里幼儿园是最长见识、最快乐的地方。
小冬的母亲因失手杀了丈夫,被判有期徒刑15年。鉴于全村乡亲联名上书,称其丈夫罪行累累,她是正当防卫、过失杀人,法院又对她改判有期徒刑7年。据悉,因表现良好,小冬的母亲再次获得减刑,2015年将刑满出狱。
外婆每次带小冬去探监,都告诉他要过节了,去看望在外打工的妈妈。但是小东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要过节了才能去。
“我很想妈妈,婆婆怎么还不过节?”小冬经常这样问外婆,“他很懂事,虽然懂不起妈妈为什么外出打工回不了家,但心里想妈妈得很。”外婆哽咽着说,小东虽然和同龄的孩子一样顽皮,但也很懂事,极少要求些什么。
送走看望他的人,小冬一路跑回家(朱虹摄)
一线工作者:这些孩子很需要社会的关爱
在采访中,常年从事未成年人管教工作的民警告诉记者,像小冬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据了解,服刑人员的子女多半由老人看管,家庭经济来源是低保。“这次走访,给他带去了些许温暖。希望有更多的群体,给这类孩子一些关爱。”在成都市看守所工作了35年的许茂强说,他决定退休后继续从事未成年人关爱工作。
“要对这些孩子一视同仁,尽量多关注他们。近三年来,成都关爱失足青少年协会已帮助了近50位服刑人员的子女。”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副调研员王承松认为,这些孩子渴望别人认同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不一样,社会的漠视、歧视会带给他们很大伤害。
“社会上对服刑人员子女产生歧视的现象还是较普遍的,二代犯罪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未成年人犯罪人群中,其中二代犯罪率占有一定的比例。”王承松告诉记者。
“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性,是造成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来自一些社会负能量的影响,加上未成年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许茂强说。
因此,加强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形成全社会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良好氛围很重要。据悉,自2006年起,我国已启动 “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
成都关爱失足青少年协会的负责人,趁着“六一”节前看望小冬。“我们希望,尽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服刑人员子女成长中面临的困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激励服刑人员改造。”关爱协会执行会长汪绍根认为,做好关爱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工作,对于解除其服刑父母的后顾之忧,促进父母安心改造,确保孩子健康成长都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汪绍根还说,服刑人员的子女会遇见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关心他们的成长,给予生活的正能量。除了关爱机构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