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声俊:我国谷物自给率达97% 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粮食安全。现在国家又高调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要重视粮食安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粮食安全问题更成为重要的议题。现在粮食安全问题为什么显得这么重要?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
记 者: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以下简称“新战略”)。请问,怎样理解“新战略”?
丁声俊: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一个突出点就是强调提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这是中央高屋建瓴、全面分析世情、国情及粮情的基础上,及时提出的正确粮食战略。
要认识和理解“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深入认识和切实抓好以下基本点:一是依靠国内生产保安全,特别是保口粮绝对安全;二是充分综合利用国内资源保重点,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做到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谷物”基本自给;三是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保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四是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稳增,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既促进农业增产,又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加强科技支撑保产能,包括占领农业生物技术、制种业的科技制高点,以“水土”为中心改良农田、提高中低产田的土地禀赋,健全以推广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大田科学管理的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六是敢于和善于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适当多进口一些植物油料及其他国内市场必须的农产品,减缓国内资源约束压力。
记 者:您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怎样?
丁声俊: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价格稳定。我国是世界粮食大国,粮食生产量之巨、消费量之大、贸易量之多,都名列世界前茅。从1993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其中有6年粮食总产量都保持在5亿吨以上,其中今年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牢固基础。与粮食增产相适应,我国粮食储备充裕,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线,加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后盾。从市场行情看,全国不分南北东西,粮食供应丰满充足,价格基本稳定,民众营养水平提升,恩格尔系数下降。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农村居民家庭为41.1%,营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前列。总之,如今我国的民生在总体上已实现小康,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然而,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可持续安全存在着隐忧:第一,我国粮食呈“紧平衡”态势,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人口城镇化率呈快速提高态势。2012年末,全国城镇总人口达到7.1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52.6%,城镇人口的粮食消费水平比农村高出30%以上。我国粮食消费仍然呈刚性增长趋势,每年大体新增粮食供应量400万吨。同时,由于城乡居民食物结构迅速转变,导致饲料粮需求量快速增长,已占据粮食总消费量的第一位。综上所述,我国粮食总供给的增长赶不上总需求的增长,粮食“紧平衡”趋向更紧态势。
第二,我国资源约束压力日益加重,特别是耕地、清洁水源和能源相对短缺。国家第二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全国耕地数据是20.27亿亩,与过去的数据比多出了2亿亩。但是,人们必须清醒:虽然二次调查数据多了2亿亩,但是并不意味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真的增加了,不过是是运用先进手段把原有的、实有的耕地调查出来罢了。总体分析,我国实有的、适宜稳定的、利用度高的耕地也就是18亿亩多一些,这是我国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令人遗憾的是,从1996年到2012年,我国耕地减少了1.3亿亩,导致资源约束压力加大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三,农村严重缺乏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据报道,至今我国已有2.8亿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这种转移一方面产生了巨大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一是农村大批青壮年离乡背井,进城打工,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粮食产业“副业化”;二是生产者老龄化、“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从事农业粮食产业活动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三是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种粮意愿越来越淡薄。长此以往,我国“谁来种地”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偌大的农业粮食产业将“后继乏人”。
第四,粮食产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众所周知,粮食大省在全国粮食产销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然而,必须清醒看到,近年来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商品粮供应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商品粮输出地区和输出量出现“双减”,由原来的13个减少到仅有7个;商品粮输出量变小的有2个;粮食输出和输入基本平衡的省有3个;完全变为粮食输入的省有1个,粮食主产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矛盾和“瓶颈”。换句话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粮食大省急需破解一些新问题。以我国商品粮大省黑龙江、河南等省为例,都还大而不强,生产发展方式粗放,现代科技落后,突出表现为创新成果供给、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农业科技人才等“三不足”。
第五,粮油进口量明显增加,创近年来新高。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19%左右。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46亿元,到2012年增长到490亿元,9年间增长了10.65倍以上。当前,我国粮油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谷物进口总量达到1376万吨,其中:大米234万吨,小麦369万吨,大麦252万吨,玉米521万吨。同年,我国进口大豆5820万吨,谷物加大豆共计进口量高达7196万吨,另外还进口食用植物油601万吨。在粮油进口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跨国粮商也全面进入粮油流通领域,目前跨国粮商已控制了国内油脂加工和市场的60%以上,并正向面粉、辗米加工业领域进军。他们依靠资金、技术,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对国内粮食企业构成剧烈竞争和威胁。
记 者:您提到近年来我国粮油进口量创新高,这是一个热点问题。请您谈谈我国粮食的进口情况。
丁声俊: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澄清、或者说科学界定粮食的概念,应该把粮食的范畴界定为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谷物品种;把谷子、荞麦、燕麦、绿豆、红小豆等界定为小杂粮;把大豆界定为油料;把红薯、木薯界定为薯类。这样,就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粮食的概念完全接轨了。
由这种科学界定的粮食概念出发,就可以清楚看出,2012年,我国谷物和大豆总进口量7196万吨中,大豆为582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重达80.88%上下谷物进口量1376万吨,占总进口量7196万吨的比重为19.12%,占当年谷物总产量的比重更低。就进口总量来看,玉米、小麦、大米这三大谷物的进口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比重不足2%。我国作为口粮的谷物的自给率仍稳定在97%以上。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每年还出口相当数量的大米、玉米、肉类,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淀粉、食品等制品。例如,我国是淀粉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特别是2000年之后,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大幅度增长。从2005年到2011年的7年间,我国净出口玉米淀粉142.9万吨,折合玉米214.5万吨。我国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7%以上,表明中国是世界粮食的稳定性、建设性力量。
记 者:您对我国通过进口弥补粮食缺口的办法作何评价?是否是一条可取的途径?
丁声俊:近两年来我国明显增加了谷物进口,并不是因为口粮不够吃,而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为了满足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如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小麦需要适量进口,作为品种调剂;二是进口大豆数量激增,用于榨油,同时取得用于饲料原料的优质大豆蛋白;三是国际市场粮价走低、国内外“粮价倒挂”,刺激了企业进口的冲动。像南亚稻谷主产国大米价格远低于国内米价,企业多进口了一些大米等谷物,属于正常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益。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度进口”农产品,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坚持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针的新体现和新措施,是一个积极的方针。所谓的“适度进口”,不仅仅指粮食,而是泛指主要农产品;所谓“适度”,不仅仅指数量规模,还包括适当时机、适当节奏、适当品种等。实行“适度进口”的方针,要兴利避害,防止跌入“陷阱”,给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带来冲击。按照这种思路,我国择机进口适量优质饲料原料,以及适量优质畜产品等国内需求的农产品,都是在更广阔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双赢的”可取之策。
记 者:您认为该如何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我国粮食生产究竟有多大潜力?
丁声俊:目前我国谷物的自给率已达到97%以上,现在的任务是巩固和保持已经是很高的水平。实际上,只要我国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就是最佳选择。
我国必须抓紧谷物等食物产业不放松,特别是要把谷物生产置于农业的主业地位做大做强。为此,必须采取不可替代的重大措施:一是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放松,保持16亿亩以上的粮田面积不萎缩。二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培训等途径,培育和造就数千万稳定的、年轻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现代农民队伍;通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主攻单产。即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提高土地产出率。目前全国耕地面积中达到高产水平的约占1/3,其余2/3的耕地面积处于中低产水平。这表明我国通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措施,农业粮食增长还大有潜力。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一是提高单产有潜力,我国粮食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国内省际单产差距也较大,有的亩产差距超过50公斤以上;二是盐碱地开发潜力雄厚。我国现有盐碱地面积5亿多亩,其中有2亿亩具备改善的潜力,增产潜力可观;三是主产区仍有巨大增长潜力。目前黑龙江、河南两大农业省粮食总产量均超过千亿公斤,还有不少省份都具备粮食增长潜力,赶上这两个省就会大幅度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未来我国只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振兴现代种业,就必然会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景是审慎乐观的。
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其一,加大对发展粮食产业的财政投入,继续加大支持和扶持粮食的力度;其二,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在优势产业带建立相应的育种和技术创新中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培育超高产优质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的攻关;其三,在水稻、小麦、玉米,以及大豆的植物油料的主产区,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其四,大力抓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据专家预测,通过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以科技进步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总产可以提高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