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有官员热衷饭局不为吃 原来有大人物要见
撰文|普曼
八项规定刹住了吃喝风。吃喝风为什么要刹?除了反对铺张浪费外,还有一层深意。
饭局文化,古来有之。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三五好友一起聚餐,谓之饭;而为达到一定目的在一起吃饭,则谓之局了。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发现,一些官员热衷于饭局,并不是平时缺吃缺喝,他们看中的是组成饭局的圈子。
华商报披露,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刘涌退休前2年多时间内,接受当事人以及代理人请托插手过问的案件100多起。打着好交往、爱热闹旗号的刘涌常接受公司老板请吃饭、泡澡和娱乐,并与他们成为“哥们”,为之四处奔走。时间一长,“哥们”越来越多,一拨又一拨的当事人上门请托打官司,其“生意”火爆程度不亚于一个正规律所。
3月刚被开除党籍的陕西渭南市原副市长袁军晓,不仅爱去饭局,更喜欢在饭局上展现自己的特殊“才能”。袁军晓从西安交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宝鸡的秦川机床厂磨研所担任设计员,在磨研所一干就是17年。他的特殊“才能”是喝酒海量,在秦川远近闻名。利用这一特点,他有意识地找领导喝酒。酒桌之上,称兄道弟,“人脉迅速铺开”。与磨研所领导交好几年后,他不断迎来升迁机会。2001年底,他如愿步入仕途,出任宝鸡市经贸委常务副主任,并于4年后就任宝鸡市国资委主任。
靠喝酒升官,袁军晓绝非孤例。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阳宝华被称为“酒肉干部”。有报道称,其前期仕途能走得这么顺利,能喝酒是重要筹码。阳宝华能喝酒,也爱喝酒,曾多次自诩“一身酒气、两袖清风”。当时他的一名领导也喜欢喝酒,所以对他另眼相看。
不难发现,吃喝之外,饭局被赋予了更为隐晦的圈子功能。进入饭局就等于进入圈子,进入圈子就等于结交领导,结交领导就等于铺就升迁之路,这样的“进步”逻辑屡屡得到应验。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称,每年周永康生日期间,苏树林会与蒋洁敏一道为周祝寿。要知道,当年蒋、苏争位时,蒋因有周的支持而获胜,看来苏悟出其中门道后迅速转向了。
万庆良的最后饭局共宴请了广东省的10多名官员,花费8万多元,由当地一名企业老板埋单。珠江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黄晓东被邀请参加,就因为这次饭局,黄被取消了潮州市长的提名。
江苏淮安一名乡镇干部曾说,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但提拔机会很少,很难进入领导视野,所以有的人就想各种办法接近领导,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喝酒。基层干部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天天有饭局,往往会被领导评价为“能力强”、“圈子广”,可能受重用,如果一个干部没有饭局,往往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很难被领导看中。
从谋求发展的角度来说,参加饭局结识领导是一种另类的上进路径。此类官场文化的根结在于如何评价干部?选干部谁说了算?我们常说选人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可如果选人的人不当回事,那就少不了任人唯圈,把“能喝酒”、“饭局多”当作有德有才的标准了。
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无论是政商关系还是选人用人,都有了党纪党规的“紧箍咒”,“紧箍咒”念得多了,圈子的功能也就没那么管用了。
责任编辑:瞿崑 S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