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党员干部在身边,我们安心放心”

27.11.2014  11:34
  党员干部站在抗震救灾最前列,成为藏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     11月26日下午4时许,一个悲痛的消息从康定地震灾区传来。     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在参与抗震救灾、联系建设希望学校的路途中,由于道路暗冰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这位年仅33岁的年轻党员告别了养育他的康巴大地,离开了他牵挂的灾区藏族孩童。     抗震救灾最前列,站着像袁雅逊这样的一大批党员干部,他们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哪里最危险、最需要,就奋不顾身地冲向哪里,成为藏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   受灾百姓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他们的身旁     26日上午,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康定县塔公乡江巴村“党员突击队”搭建的帐篷上空,胸前佩戴着党徽的江巴村党支部书记呷让甲带领两名牧民党员,为村民解决救灾物资供应等问题。     这是地震震中成立的第一支牧民党员突击队,由当地25名牧区党员组成。在自家财产受损,帐篷没有着落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转运伤员、安抚群众、搬运物资。“我们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前!”呷让甲说。     地震发生时,正值甘孜“建州节”假期,广大党员干部立即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他们有的放弃亲人婚庆之喜、有的告别久别重逢的亲友、有的租车迅速返岗,全部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震后不到两个小时,全州各级党组织就组建党员突击队近400支,56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灾区一线开展查灾核灾、运送物资、转移群众、交通保畅、治安防控等工作。     在康定县金汤乡,党员干部益西翁姆在地震发生后,立即赶回乡上,途经交通中断的巴郎口时,冒着飞石危险,步行3公里赶到帮扶的先锋村抢险救灾。     在塔公乡一处安置点,一位女干部指挥运送棉帐篷的车辆卸货。她是康定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秀珍,震后她在第一时间赶往震中,连续39小时高强度工作。她说:“受灾老百姓正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他们的身旁。”      一个个电话一条条短信在“亲戚”间流淌     “喂,土登呷让,家里有没有事,现在不要到屋里去,在开阔地带避险。”地震发生后,康定县党员干部泽仁邓珠首先想到的是他“结对认亲”的亲戚。     他首先给经济比较困难的土登呷让打电话,又依次给另外6户“亲戚”打电话,得知大家都平安后,泽仁邓珠悬着的心落下了,随即赶往震中。     2012年起,甘孜州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5万余名公职人员与20多万户农牧民“结对认亲”。震后,“亲戚”之间心手相连。     截至25日,2.45万名公职人员电话问候、短信慰问结对农牧民亲戚8.23万户,确保哪里有灾情,哪里有群众,关心、关爱就覆盖到哪里。     来自内地的援藏党员干部也亮明身份,抢险救灾。在与塔公乡一山之隔的道孚县八美镇中古村,数十间村民自建土石结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一面鲜艳的党员突击队红旗,成为废墟上夺目的颜色。在这支救灾队伍中,来自郫县、都江堰的援藏教师张平、余波和陈道勇忙碌着。“灾害面前,我们义不容辞。”张平说。     他们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冒着余震危险,走进受灾群众家中,帮助转移家具、家电等财产。由于缺少手套等劳保用品,老师们的手被划伤了。由于担心天气变化,他们顾不上吃午餐,争分夺秒帮助老乡修补破损的窗户,避免粮食被雨雪侵蚀。藏族老乡们竖起大拇指,感谢来自远方的“亲人”。   是他们,让寒冷的夜晚变得温暖     入夜,塔公草原气温降至零下几度,坐在温暖的厚帐篷里,塔公乡江巴村受灾村民多吉喝着热奶茶,给两个小孙子讲故事,他说:“有党员干部在身边,我们安心,放心。”     震后不久,地震重灾区就组建起一支支牧民党员突击队,他们和州、县、乡干部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一道,成为让群众放心安心的抗震救灾“主心骨”。     有了“主心骨”的受灾群众,纷纷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     塔公乡牧民色都虽然已经70岁,但当他看到党员突击队队员忙碌的身影,也想跟着干部为村民们做些事。他主动帮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疏导情绪:“大家一定要听安排,不要到危房中去,有共产党员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不少受灾群众也给康定城里的干部打去电话询问情况。“干部帮群众,群众疼干部。”康定县教育局局长阳光说,他接到结对“亲戚”打来的电话时,心里感到很温暖。     震中每个安置点都飘扬着一面旗帜,聚集着一批党员干部,他们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灾区寒冷的夜晚变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