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电,稻城发展一年一台阶

29.06.2015  13:10
 

              6月12日下午,刺眼的阳光照射具有“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之称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藏族客栈老板巴秋,坐在自己客栈的遮阳篷里,悠然地喝着酥油茶。尽管还没有进入旅游旺季,但巴秋的客栈已经开始有了生意。“昨天、前天连着下了两天雨,气温降到了零度,一下子就进入过冬状态,好在有电哟,你看我们现在哪样离得开电嘛,每张床的电热毯,每个房间的电热水壶、电视机,上网联系客户,取暖、做饭、打酥油茶……,现在可以说是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了。”坐在一旁的巴秋的姐姐插话道。

  “这一切都是从2012年12月30日桑水线通电开始的。”巴秋所说的桑水线,是2012年底由国网泸州供电公司抢建的一条35千伏线路。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尽管境内有稻城河等四条河流,却仅有日火等4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104万千瓦,一到冬季,因河水结冰而导致水力发电机出力严重不足,所发电量仅能满足半个县城的需要,常常是满城尽听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正是这条连接稻城县与乡城县的35千伏线路的建成,使稻城县告别了孤网运行、特别是冬季严重缺电的历史。

  也是从那时起,不仅巴秋家的客栈开始增加床位,稻城县旅店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2012年底,稻城县有宾馆、民居型客栈共计112户,共有床位7230个,至2015年5月,全县宾馆、民居型客栈已增长到198户,床位已增长到10238个。

  而这,都是因为有了可靠供应的电能作保障。

  2012年以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已先后在稻城县投入资金48599.89万元,先后建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4个,以及大量10千伏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共有2196户各族群众告别无电状态。4年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泸州供电公司等,全力支援稻城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许多电力员工克服了高原缺氧、高海拔、高寒等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藏区电网建设,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董立国,便是他们中间的先进代表。28岁的东北小伙儿董立国,是国网泸州供电公司援建稻城“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负责人。2014年4月,新婚不久的董立国随国网泸州供电公司稻城援建现场指挥部进入稻城,便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建管组织工作,妻子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里的一切。

  正是太多像董立国一样的电力职工的无私奉献,使得电力天路不断地在四川藏区快速延伸,并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电网建设的加速,不仅造福于民,更是有力促进了稻城经济建设,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稻城县副县长李新说,由于有了充足的电力作支撑,近年来稻城县原始生态林保护很有起色,招商引资更是屡有大手笔,特别是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整个亚丁景区规划区范围内已经建成了110千伏香格里拉变电站和35千伏各卡、吉呷两座变电站以及一些配套的10千伏工程项目,也就是说,全力打造亚丁境区,我们已经有了充足的电力作保障,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稻城县经济发展一定会一年一个台阶。”李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