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治“黑飞” 6月起民用无人机将实名登记

17.05.2017  08:42

近年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俗称“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频发,近来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接连发生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无人机管理的法律法规。根据成都警方通报,4月19日至23日,先后有4名男子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放飞无人机被警方抓获,因其行为尚未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降,只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究竟如何才能有效破解无人机“黑飞”乱象?5月16日,中国民航局宣布了一系列加强无人机管理的举措: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将实行实名登记注册;正在建立无人机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实现与无人机运行云平台的实时交联;发布民用机场保护范围数据;逐步规范无人机开展商业运营的市场秩序;开展无人机专项整治工作。具体措施究竟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记重拳

民用无人机即将实行实名制

从6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民航局空管办副主任张瑞庆16日在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用无人机的登记注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无人机管理的基础。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

同时,民航部门正在积极建立无人机实名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实现与无人机运行云平台的实时交联。

为保证机场及周边飞行安全,加强对无人机的管理,民航局还将发布民用机场保护范围数据。张瑞庆说,民航局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收集、整理了全国运输机场障碍物限制面保护范围(机场禁飞区域)数据,以更有效地利用电子围栏等技术保障安全。民航局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后续还将不断补充完善。

根据国家空管委的要求,民航局已经专题布置无人机专项整治任务,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的优势,配合地方政府、公安等部门建立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民航飞行安全。

黑飞乱象

乱入无人机可洞穿航班机体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然而在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相关监管急需加强。

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一位民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窄体客机A320机型为例,如果要备降在航程1小时外的其他机场,油耗加上机组成本、维修成本、折旧成本、航路费等至少损失6万元。如果是油耗更高的大型客机,再算上因航班延误引起的旅客赔偿、后续航班取消带来的经济损失,航空公司的损失将更多。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一架无人机突然从高空坠落,将当地一户居民的私家车砸坏。

行业乱象

“只要不出事,基本没人管”

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介绍,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

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但现实中,多地无人机操控者接受采访时却表示,平时操控无人机飞行,“只要不出事,基本没人管”。

重庆市资深无人机操控者刘先生说:“无人机的飞行管理,目前实际上大部分是机场在做,而我们平时外出航拍一般不会申请,也没人会管,飞行主要靠自律。”“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

专家建议

尽快对无人机全方位立法

5月16日,民航局空管办副主任张瑞庆介绍,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国柱介绍:“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无人机管理的法律法规,现有无人机管理规则法律效力不高。”据成都警方通报,4月19日至23日,先后有4名男子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放飞无人机被警方抓获,因其行为尚未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降,只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如何做到既放活市场又监管到位?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立法部门应从生产、购买、适航、注册、审批、飞行、监管、惩处等方面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定,将无人机真正纳入法律体系。

技术高招/

反制“黑飞”有这三种主流技术

目前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反制“黑飞”?中国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苏颖及中交遥感载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扬表示,主要有3种方法。

1平台监管,即开发一个管理平台,在向无人机用户提供航行服务、气象服务的同时,也对飞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一个类似于SIM卡追踪管理器,每一台安装了该卡的无人机,其飞行时的“一举一动”都被实时监控。

2“低慢小”雷达监测,该雷达设备的特点在于,能为通用机场提供航管服务,也可兼顾对机场周边的低空慢速小型飞行器(如小型航模及无人机)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3无人机反制干扰。目前民用无人机备有GPS定位和遥控这两个部分。监管者如能干扰“黑飞”者的上行信号,即可使无人机失去“黑飞”者的控制。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中国科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