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批惠民政策10月起实施 基层转诊入大医院不排队

09.10.2014  12:29

    

10月8日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住院大楼里,患者家属在咨询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相关情况。(记者 肖雨杨 摄)

    10月1日起,分级诊疗制度、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企业信用信息网上年报、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等一批惠民政策正式实施。这些新政是否及时落地?百姓能否从中受益?政策实施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10月8日,国庆假期后上班首日,我们派出四路记者奔赴新政落地实施现场,直击新政带来的利好,聆听百姓对新政的期许。

    基层转诊患者入住大医院不排队  

    [新政]

    分级诊疗制度:10月1日起,四川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按照要求,患者首诊应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并根据不同病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和治疗。如果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病情需要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再由基层医疗机构出具双向转诊证明,通过绿色通道转入上一级医疗机构就治。

    [现场]

    10月8日一大早,来自四川遂宁市大英县35岁的黄代汉在省人民医院顺利办完入院手续,住进了四川省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黄代汉因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初步治疗后转入省医院。“很方便,在遂宁市医院查出这个病后,医院就给我开了双向转诊证明,到了省医院,马上就安排我入院,医生告诉我,要是没有转诊证明和绿色通道,血液科的床位可能要等一个月时间。”黄代汉对记者说。据了解,当天省人民医院已接收了10名从全省各地基层医疗机构转入的患者。“由于还有一些患者不了解分级诊疗政策,直接来到医院希望住院治疗,对这些患者,我们都耐心地解释和说服,请他们先回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初诊,如果病情需要,就开具双向转诊证明,并通过绿色通道转入上一级医院再接受治疗。”省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林敏告诉记者,昨(8)日,绝大多数这样的患者都表示,马上回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初诊。

    为有序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省人民医院自今年9月起,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把30%的门诊专家号预留给了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健全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绿色通道,基本可保障从基层转入的患者能尽快入院接受治疗。同时,还在门诊、住院大厅设立了双向转诊的专用窗口,方便转诊患者不排队即可顺利入院。(记者 石小宏)

    信用信息网上年报企业不再“跑腿年检  

    【新政】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该条例10月1日正式实施,我省也于10月1日正式启动了2013年度企业信用信息年度报告公示工作,众多市场主体开始享受行政成本减少带来的“红利”。按照要求,企业只需将企业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真实、及时地上网报送即可,不用再为年检四处奔波。按《条例》规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于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向工商部门报送2013年度报告。

    【现场】

    “太方便了,坐在家里,分分钟搞定。”10月8日,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一家商贸企业会计谢女士开始在网上填报企业信息:“以前企业年检需要向工商部门申请表格,再搜集各种材料去盖章,跑一天可能都办不下来,现在年检改年报,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10月1日,我省企业年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8日,记者在省工商局信息中心查阅数据发现,截至10月7日,全省共有57家企业在网上进行年报,其中成都14家,其余市州43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节假日的影响,目前完成年报的企业并不多,随着工作日的来临,接下来进行年报的企业数量将呈现一个明显的增长过程。“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由企业、个体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负责,减少了行政审查环节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行政成本。同时,取消了原有的年检和验照收费,减轻了市场主体的经济负担。”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3月1日已经运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日趋成熟。记者随机输入一家注册地在成都的企业,网页上很快显示了该企业的详细信息,包括注册号、法定代表人、登记机关、成立日期、注册资本、住所、营业范围、经营期限、是否接受过行政处罚等。记者在省工商局信息中心看到,黄金周期间,公示系统的页面访问次数达58542次。“想了解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直接登录系统查询,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中心负责说。(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