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贸易顺差创新高全面降息降准或仍无望
9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8月进出口贸易数据,其中,出口2084亿美元,同比增长9.4%,进口1586.29亿美元,同比下降2.4%,贸易顺差扩大至498.36亿美元。
8月进口增速低于预期,市场对出口数据下滑普遍解读为内需不强。在历经了7月份信贷数据的意外下跌之后,加之目前银行“惜贷”情绪蔓延,市场呼吁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的声音重现。
然而,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幻想,干扰了对经济实际情况的判断。市场对政策的预期和政策的实际情况有偏离,未来政策应该不会有明显的全局性放松政策。
外汇占款有望持续回升
今年6月,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7月份小幅上升。
“8月份应该还会持续上升,基础货币投放情况会得到缓解。”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个月贸易顺差比较高,外汇占款应该是持续回升的,按照季节性估计,三季度可能会攀得更高。每一年的外汇占款数据都是这样。主要因为西方的节日消费拉动。”
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670.94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2084.65亿美元,同比增长9.4%;贸易顺差498.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钟正生向本报记者分析称,衰退式贸易顺差连创新高,外汇占款有望持续回升。在7月历史新高的基础上,8月贸易顺差再度攀升至498亿美元。8月,人民币汇率出现明显升值,贸易顺差扩大、境外“热钱”流入,以及私人部门持汇意愿的边际降低,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较强支撑。欧洲进一步的货币宽松以及美元指数稳定在阶段性高点,都将在未来推升人民币汇率。预期在较强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央行[微博]难以完全退出常态化干预,外汇占款仍将温和回升。
李志强称,外汇占款和外贸顺差有一定关系,但是外汇占款可能至少是同等程度受影响于资本的跨境流动,而资本的跨境流动更多的是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期,受能够控制跨境资本流动的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预期的影响。
8月新增信贷或达7000亿元
8月信贷数据呼之欲出之际,回顾7月信贷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环比少增6948亿元,创2010年以来单月新增贷款绝对额的最低值。
钟正生称,7月信贷数据的急剧萎缩,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的供给波动是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目前的融资需求固然不强,但不太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就突然下个台阶。而监管层对资金供给端的调控能力,要明显超过资金需求端。
而市场对8月信贷预期如何?
“8月信贷数据7000亿元没有问题。”钟正生对本报记者表示,预计8月新增信贷在7000亿元左右。若按全年10万亿元新增信贷目标,这是今年剩余月份的平均投放规模。同时,表外融资一蹶不振的状况也可能有所改变,预计8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在1.1万亿元左右。在表内信贷攀升、表外融资回升、外汇占款不弱的背景下,预计8月M2同比增速仍维持在13.5%的水平。
“预计8月新增人民币(境内外)贷款投放约7500亿元,环比多增约3650亿元,同比多增约390亿元,但月末余额同比增速13.3%,仍将略低于上月。”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亦向本报记者预测:“今年8月要比7月多,7月是最低的一个月。8月达到5000亿元应该没问题。全年规模10万亿元左右,上半年6万亿元左右,下半年4万亿应该可以完成。”
全面降息可能性小
近日,人民银行[微博]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市场将其解读为定向降息。
“政策方面,恐怕不会像市场预期那么乐观。不会全面降准、全面降息。”李志强认为,定向降息实际上针对农业的贷款,或者所谓县域机构的贷款利率下降;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现在实体经济还是处于收缩放慢的趋势,从社会融资来看,一直不够强劲,实体经济的活跃度还在降温,“国内实体经济景气度不高,进口数据作为内需的参考指标,显得内需不强。”
“决策层还在试探经济增长能够容忍的底线,越是逼近底线,离达到调结构、促经济转型的目标越近。”李志强表示,决策层强调新常态,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只要就业指标不发生显著恶化,就不会拿以前总量增速的指标来衡量,更多地看质量。
“全面降准、降息目前的可能性不高。”钟正生亦向本报记者预测,下半年货币政策基调,在管好管住流动性总闸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量上可能不会有进一步太宽松的举措,但是会改进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试图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再贷款、PSL、定向降准是弥补基础货币缺口的一部分工具,现在还没有全面降准的必要。
文章关键词: 降准贷款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