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社会融资规模收缩显示需求不足
4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和环比均出现下降,其中债券等标准融资新增规模有所上升,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非标”融资的新增规模同比则出现大幅减少。
5月12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亿元,较3月减少近6000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的收缩,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总需求仍然不足。
从分项数据看,4月新增贷款7747亿元,同比少增176亿元,规模相差较小;企业债券净融资3663亿元,同比多1624亿元。
而“非标”融资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速都显著收缩。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少增35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17亿元,同比少增15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87亿元,同比少增1431亿元。
4月社会融资结构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一增一减使得以信贷、债券为代表的标准融资占比大幅上升,“非标”融资则相应萎缩。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这一变化表明政府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逐步加强。随着政府一系列规范影子银行的法规出台,影子银行短期扩张将得到抑制,未来表外融资规模将进一步控制,增速将明显下降,而表内融资上升
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分析称,在社会融资规模的组成部分中,最近几个月信托贷款明显下行,这可能是由于今年早些时候出现了一些违约事件,因而监管者、发行者(尤其是商业银行)以及放贷者对这类产品较之前更为谨慎。
他也表示,信托贷款的下滑被债券融资规模的上升所抵消,后者与政策放松密切相关。股权融资规模也在上升,尽管仍然只占总体流动性相对较小的一部分,这可能是政府向实体经济提供更为直接的融资渠道的信号。
受企业债等表内融资增加和基数效应等因素的影响,4月M2增速较3月上升了1.1个百分点,达到13.2%,位于中央年初确定的13%左右的目标区间。
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认为,4月M2增速达到全年增速目标,会令央行至少认为目前的货币条件是不紧的,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宽松问题上会更加谨慎。
诸建芳认为,从货币增速的回升和近期市场利率的表现,表明保持货币政策宽松不需要全面降准就可以实现。未来一段时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短期不会改变,但是政策仍将做出微调,政策仍将向宽松方向调整。
具体而言,他建议,一是未来仍有可能定向宽松,如对中小企业、棚户区改造、高科技行业等领域采用定向宽松政策;二是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此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些政策包括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规范等措施,使沉淀在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进入实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