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1月成都查处交通违法718.53万起 暂扣驾驶证8440本

15.12.2014  14:31

成都交警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18.53万起,行政拘留1353人

  “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专项工作方案中,交通秩序治理专项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昨日,成都市交管局对今年已经开展的“四改六治理”和缓堵保畅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公布,并通报了开展交通秩序治理专项行动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记者注意到,2014年 1月至 11月,成都交警已累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18.53万起。

  ■新闻回放

  7个客运站、地铁站电子眼上岗专逮乱停放

  今年3月底,成都市交管局在人民南路三段设置电子警察抓拍设备,对该路段的机动车违法停放的行为进行抓拍。该路段机动车违法停放现象基本杜绝,道路通行状况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8月,成都市交管局在成都茶店子客运站、梁家巷客运站、石羊场客运站、五块石客运站、新南门客运站、昭觉寺客运站和天府大道中段世纪城地铁站等7个客运、地铁站点周边道路,设置了17套固定电子警察抓拍设备和12套球型高清监控设备,对上述站点外的机动车违法停放现象进行严格管理。

  600套球型电子眼严管路口交通陋习

  今年6月中旬,成都交警交通违法视频监控中心正式运行,首批600余套高清球型摄像机同步启用。新启用的“球型”电子眼可进行360°的旋转视频拍摄,堪称监控无“死角盲区”。“重点整治市民反映强烈的导致道路拥堵的交通陋习。

  A

  确保难点、热点区域交通转好

  缓堵

  优化交通组织

  地铁站等增设电子眼撤除占道停车场

  在成都市交管局昨日公布的“四改六治理”和缓堵保畅工作情况中,首先阐述了成都交警如何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文中指出,坚持引导全警聚焦路面管理,把有限警力放在对主要区域、重点时段、突出问题的日常管理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交通违法整治行动,确保管理难点、热点区域交通秩序逐步转好。

  借鉴人民南路华西医院片区交通组织优化的成功经验,在茶店子、世纪城等7个车站、地铁站增设30套固定电子警察,重点对乱停放机动车实施抓拍;科学设置占道停车泊位,先后撤除了影响交通的临时占道停车场点57个、泊位976个,调整临时占道停车场点27个、泊位276个。

  正式启用交通违法视频监控中心,依托设置在136个重要路口、路段的600余套高清球型摄像机,采取人工远程抓拍、同步审核录入、实时短信告知方式,严管严处机动车乱闯、乱拐、乱穿、乱扔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净化道路通行环境。

  保畅

  专项整治行动

  打击电动车、货车等扰民行为改造堵点

  组织警力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动自行车、出租车、货车、大功率摩托车扰民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有效打击。2014年1月至11月,累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18.53万起,暂扣驾驶证8440本,吊销驾驶证937本,行政拘留1353人,教育111.58万人次。

  据了解,在1月至11月成都市新上牌汽车56万辆、增长21%、汽车总量突破308万辆的严峻形势下,确保了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始终处于平稳可控状态。全面梳理城区传统交通节点和堵点的特征,通过开展“短平快”交通工程改造,创新设置跨线桥可变车道,将路口拥堵节点融入路网消化转换等措施,提高了人民东路路口、老南门大桥、二环路双楠路等传统堵点通行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在途汽车通行速度、缓解路网承载压力,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同一道路限速值基本统一,道路条件好、设施完善的路段适当提高,道路线型和道路条件差的路段维持现状”的原则,从10月25日起,以金融城下穿隧道为试点,分三批对中心城区部分道路提高限速值,最大限度发挥道路通行效率。

  探索

  预报节假日路况

  视频巡查重点路段掌握交通运行状况

  依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立330个重点路段的视频巡查机制,按日、周、月开展分析研判,提高对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掌握能力,并探索开展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交通路况预报,方便群众及时掌握交通出行信息,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和交通方式。

  认真贯彻执行《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地方标准,在中心城区16条进出城道路增设远端指路信息距离标志,提升交通诱导服务水平;细化制定了《告示标志、旅游区标志设置规定(试行)》,加强非交通标志的清理整治;强化交安设施、信号灯故障的快速发现和维护水平,提高规范设置水平。

  依托全覆盖的科技监控设备,依法严查严处侵走公交专用道的交通违法行为,推行中小街道“双单”模式,支持服务社区公交发展;精心制定地铁3、4、7、10号线等重大市政工程配套交通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道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B

  “四改六治理”下一步工作计划

  ●启用“962122热线

  目的:建立民意引领、问题导向的交通乱象长效严管机制

  以贯彻实施《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为契机,强化路面秩序管理,强力整治摩托车、黄标车违禁入城,深化货车、出租车“定人定车”管理,落实五类车辆的长效治理措施;细化完善静态交通秩序管理标准,不间断开展交通“五乱”整治,形成常态化整治、长效化考核的交通秩序严管机制,消除一批习惯性交通违法行为;正式启用“962122交管服务热线”,建立民意引领、问题导向的交通乱象长效严管机制,打造一批文明交通示范路口、路段。

  ●启用交警微信“三快模式

  目的:着力减少轻微事故引发的交通拥堵及次生事故

  探索制定交通拥堵的定性、定量评价标准,科学调节路网交通流时空分布,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缓堵保畅新路径;全面启用交警微信“三快模式”功能,着力减少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堵及次生事故;立足成都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定位和交通参与者的需要,逐步推进交通指路系统提档升级,不断提升交通诱导服务水平;强化各类交安设施维护管理,提高标志标牌、信号灯、隔离护栏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等。

  ●推进智能交通系统二期工程

  目的:狠抓交通秩序乱点、难点区域的科技监控设备布设

  强化智能交通科技实战应用。强化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建设,狠抓电子警察系统的科学布设,研究打击涉车违法犯罪的“人机互动”技战法;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二期工程和智能交通分控中心建设,狠抓交通秩序乱点、难点区域的科技监控设备布设,推进整合城市交通信息和管理资源,构建交警大数据应用平台。  ■天府早报记者刘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