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黑书记”:我有份成就感

22.04.2016  09:04

  武静(左)与群众讨论新房装修。 黄伟 任思瑗 摄

  “武嬢,我们房子好久交钥匙哦?”以往,武静每每出现在芦阳镇体育馆安置点,老乡们总是热切地问这个问题。“小胡,你们钥匙拿到手了哇......”如今,询问每户是否分到新房,成为武静常常挂在嘴边的话。4月19日见到武静时,她正在居民廖才森家门口,了解他分到新房的情况。

  地震过去三年了,曾被习近平总书记来芦山时亲切地称为晒成“黑书记”的武静,如今脸明显白了些,人也显得很有精神。

  “大家都分到了新房,心里踏实,心情好,精神状态就好。”武静笑着说。

  □黄伟 任思瑗 本报记者 游飞

  人人都分到新房 她才踏实

  “以前是他们着急问,现在是我着急问。”虽然已经不再担任芦山县体育馆临时安置点党委书记,但武静总是牵挂着那里的乡亲们,时不时就过去转一转。“知道每户都分到了新房,我心里才踏实,不然总牵挂着。”武静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芦山县在体育馆临时安置点设立了临时党委,安排当时在芦山县纪委监察局工作的武静担任临时党委书记。三年来,武静一直住在体育馆的一个仓库里,仓库只有十几平方米,简单而整洁。武静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如今她也拿到了重建新房的钥匙。

  别人拿到新房都开始装修、选门窗、家具,而武静自己的新房却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先把大家的问题搞好了,才考虑自己嘛。”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到最后,是这位今年就满59岁的老党员一直秉承的信念。

  地震时她坚守在一线

  三年前的4月20日,“那时候我正在洗漱,地震就发生了。我还被房屋上掉下来的砖头砸到了脚……”

  武静顾不得脚伤,第一时间赶到新城区指挥部领受任务:到体育馆建立受灾群众安置点。

  她立即带着单位的3名同志火速赶到了体育馆。什么也没有的情况下,一副桌椅外加一把伞,成立了简易的安置点办公室。面对大量受到惊吓、情绪激动的受灾群众,她迅速理清思路,开展工作。

  随后连续数日,武静来回在太阳下奔波,脸、脖子、手臂都晒脱了皮,声音也嘶哑了。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她好几次差点昏倒在现场。

  地震后,芦山县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共搭建帐篷950余顶,入住受灾群众1900余户、5500余人,每天接收发放物资12000多件,在全县集中安置点中覆盖范围最广、承担职能最多、安置任务最重,工作难度也最大。

  重建中只要需要就一直干下去

  “如果不地震,我现在都退休在家等着带孙儿了。”

  武静是芦山县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她本该在2013年12月退休。2013年7月5日,抗震救灾工作结束后,灾后重建即将开始,武静又被抽调到芦山县“4·20”重建办项目推进与质量监督组任副组长。“那时重建才刚刚开始,任务还很重,需要一批干部去付出,到家园建成之后,那个时候我再休息,这也是一个党员必须做的事情。”正式退休后,2013年底,武静接受了返聘继续为群众服务。

  三年很快过去,新建的安置房一栋栋拔地而起,武静亲身见证了家园的重生,除了欣慰和感激,她还有一份成就感。群众住进新房就是对她辛苦工作的肯定。

  武静被返聘回来时签的是三年合同,今年合同期限快到。对于以后的打算,她说:“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灾后重建,芦山都得到了全社会那么多的支持,我们要懂感恩。我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只要党和群众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