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16年的“最美护林员”

18.12.2013  19:42

  

        本网讯 39岁的景祥俊是一名护林员的女儿。1997年,23岁的她继承父业,在海拔1470米的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泥地坪工区当了一名护林员。

  16年来,景祥俊穿梭于茂密的树林之中,细心呵护着那一株株树木。尽管左肾坏死、右肾萎缩,但她仍然和丈夫一起在深山中护林,被同事们誉为“最美护林员”。

  2013年11月,通江县林业系统掀起为景祥俊献爱心活动。截止记者发稿时为止,同事们已为她捐款近4万元。“尽最大努力保住她的右肾,让她的生活过得美满”,这是同事们的共同愿望。

 

   护林员的女儿:

   23岁时来到大山当起护林员

 

  一双穿了2年的帆布胶鞋,瘦削的身体,穿着旧蓝布衣服。在距通江县城110公里、海拔1470米的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泥地坪工区,巴中新报记者见到了39岁的女护林员景祥俊。

  “我一个耳朵听不到,你说大一点。”有点口吃的景祥俊夹杂着卷舌音。属虎的她说话单刀直入,问啥说啥,性格直爽。

  景祥俊的外婆曾在南江县黄柏林林场上班,父母都是铁厂河林场的护林员。在五姊妹中位居老四的景祥俊自小就喜欢到铁厂河林场玩耍。在通江县职业中学读初中时,景祥俊每到假期就到铁厂河林场帮爸妈砍杂木。“天麻麻亮就起床,拿把大砍刀砍大树四周的杂草灌木,虽然辛苦但很有乐趣。”

  1997年3月,从通江县技校毕业的景祥俊和4名女同学、2名男同学一道,被分配到铁厂河林场当护林员。那一年,她刚满23岁,花一样的年龄。

  “白天要在树林里栽树、砍杂木,晚上才能聚在一起。作为20多岁的年轻人,孤单不说,还太辛苦,工资也只几十元。”景祥俊这样描述在林场里的生活。

  到了1998年,和她一起来林场的4名女同学、2名男同学吃不了苦,先后离开林场,只有景祥俊留了下来。

 

 

   昏迷后被救起:她嫁给了山上的农民,气得爸妈一年都没理她

 

  1997年5月,景祥俊在树林里砍杂木时,和前来挖药材的通江县诺水河镇铁坪村2组村民张志才相识。今年41岁的张志才只读过小学,21岁时母亲去世。他当时的“家”只有两间破草房,距离景祥俊的工区仅抽一支烟的距离。

  “有一次他帮我砍杂木时,不小心把我的手割了一道口子。他很害怕,问我要不要药费。我说,我不要药费,他就憨憨地笑了。”回忆16年前的相遇,景祥俊的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那时候我就对他有好感了。

  2个月后的一天,正在深山中砍杂木的景祥俊突然昏迷。醒来后,她已躺在林场的卫生室里输液,而站在身旁的张志才汗水涔涔。“这个小伙子从山上把你背出来,急得不得了。他对你那么好,你还嫌弃啥呢?”卫生院医生吴国正的一番话,让景祥俊下定决心:今生非这个农民不嫁。

  “他家里就只有几麻袋包谷米和几只羊子,我父母坚决不同意,不准他登门。”景祥俊说,退休后的父母已居住在通江县城,他们一直希望女儿在县城找个条件好一点的老公。

  1998年1月1日,景祥俊和张志才的婚礼在泥地坪林场举行,没有父母的祝福。“父母气惨了,一年多时间都没理过我们,我也在老公家里吃了一年多包谷米。”景祥俊说,她至今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这个男人对我好,把家、老实,不乱花钱……”

 

 

   深山中坚守16年:老公是她的拐杖,夫妻俩每天都要带着干粮巡山

 

  护林员具体都干些啥?“一年都有做不完的活路。春夏栽树,秋冬砍杂草灌木,冬天要巡山、写宣传标语,防火防伐。”泥地坪工区林场场长刘权赋说,景祥俊的巡山路线长达10余公里,来回一趟需要一天。

  作为林场的编外人员,张志才常年在林场打零工,他的主要“活路”就是帮老婆巡山、砍杂木。

  12月15日早上7时许,天色微亮,深山中的泥地坪林场大雾环绕。从被窝里爬起来,景祥俊和老公张志才匆匆洗了把脸,戴上蓝布帽、穿上蓝布衣,换双胶鞋,然后,从火炉堆中刨出5个烧熟了的土豆,装在斜挎在肩膀上的黄布口袋里,再塞进一胶壶开水。两人手持一把一人高的弯刀,钻进密林里挥刀砍伐杂草。

  “中午就吃火烧馍和土豆,晚上8点才回来。”景祥俊说,除了砍杂木,她还要巡山。“山上有马尾松、锦鸡、黑熊等野生动植物,我们要防止有人打猎、偷采。”景祥俊介绍,她和老公每天都要拿着弯刀、牵着狼狗,在深山老林中巡逻。

  “我胆子小、依赖性强,山上又没手机信号,他不放心我一个人干活。我一年四季做的活路,其实都是老公在帮我干。”景祥俊形象地将老公比作她的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