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窄自行车道 将成“混合车道”

09.12.2014  09:15



12月8日晚,成都中同仁路口,施工队正在重画标线。

        成都市中同仁路惊现“最窄”自行车道,最窄处不足20厘米,被市民调侃为“放不下42码的脚”,让不少从这里经过的电马儿、自行车、三轮车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本报昨日报道)。12月8日,本报读者来信栏目报道了《最窄自行车道“放不下42码的脚”》,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8日,成都市交管局设施大队和优化科对该路段进行了勘察,考虑到这条路的特殊性,最终决定将该路段的非机动车道拓展为混合车道。

        现场勘察 道路情况较特殊

        8日上午,成都市交管局设施大队和优化科的工作人员来到中同仁路路口勘察情况。“2012年前后,这条路进行过改建,当时对这条非机动车道的标线进行了覆盖,”设施大队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条非机动车道标线是很早之前划的,改建之后便对这条标线用油漆进行了覆盖,但来往车辆的碾压和摩擦,日积月累,便导致原本的标线又“”了出来,才出现了“最窄”自行车道。

        该负责人说,由于中同仁路旁边的小广场有一个角落呈现明显外凸的情况,情况特殊,不能用一条直线解决问题。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案,工作人员反复丈量着道路的宽度。根据软尺上的刻度显示,从小广场外凸的地方开始,直至右侧车道的另一条标线,宽度仅为3.5米。“一条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要在2.75米以上,也就是说如果留出一米的非机动车道,那么机动车道宽度就窄了。”该负责人说,而如果把整条右侧车道都纳入非机动车道范围,宽度则达到5米以上,非机动车道就太宽了。

        经过反复测量、协商,成都市交管局优化科决定将靠近小广场的一条车道作为混合车道,即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都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行驶。

        夜间整改 画上虚线大家通行

        为了避免影响该路段的正常交通,成都市交管局相关部门决定将该路段的整改工作放在晚上9点进行。

        8日晚8点半,记者来到中同仁路。此时,两名施工人员已经沿着中同仁路的非机动车道边缘摆放了锥形筒,其中一人用打磨机从距离路口30米处开始打磨,对非机动车道的白色标线和地面上的自行车标志进行清理。

        打磨、覆盖等工作持续了约2个小时,晚上10点半左右,一名施工队员准备划上新的标线,从距离路口30米处的非机动车道实线处,往道路中间倾斜着画了一条白色的虚线,最终与第二条车道右缘的标线连接。“取消地面的自行车标志和划虚线都表示这是一条混合车道,表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能够行驶。”工作人员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茹丹摄影雷远东

原标题: 最窄自行车道 将成“混合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