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代表委员热议四川民生建设

07.03.2016  10:35
  女邻居最近买了一辆摩托车,在全国人大代表王明容眼中,这是个不小的新鲜事。“她常年一个人带孩子,以前到镇上赶场要走3个小时呢。
  修通水泥路,车子进来了;建设村小食堂,孩子吃上可口饭菜了;乡亲们春节跳了3天的“广场舞”,因为电通了。
  作为宜宾市珙县王家镇和平村村委会主任,王明容认为,这个川滇交界处小山村发生的巨变,是四川山区群众福祉提升的一个缩影。
  不止是山区。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均在热议民生话题,并得出一个结论:过去5年,在四川经济总量迈向“3万亿”的征程中,群众拥有广泛的“参与度”和强烈的“获得感”。
  感受背后,是四川拿出真金白银用于民生投入。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拿出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全省民生投入累计达到2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由2010年的61%提高到2015年的65%,年均增幅达到13.1%。
  而且,这种前所未有的投入,发生在遭遇“4·20”芦山强烈地震、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等特殊困难考验的背景下。
  “十二五”民生支出2万亿元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为民生
  “公共财政的用途,关乎群众的‘幸福感’。”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凉山州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阿什老轨说,民生支出占比达到65%,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执政为民、发展为民的理念,也证明四川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支出占比从61%提高到65%,看起来只有4个百分点,但每个百分点的变动,带来的绝对量却足够大。四川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选择了向民生倾斜。
  2013年,四川在“十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2014年,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着力攻克民生短板;2015年,19件民生实事变为20件民生大事,从“”到“”,再向急迫问题、困难人群发力。
  细账里更能看出为民情深。民生支出2万亿元中,用于教育发展4919亿元,用于社会保障4109亿元,用于医疗卫生2444亿元,用于住房保障1261亿元,用于农村建设、生态环保等2354亿元……
  “每办好一项民生工程,就能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增加一个砝码。”全国人大代表、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说,民生投入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民生幸福指数提高了,老百姓才会支持党委、政府抓经济建设。”广安市将“洁净水”行动纳入重点民生工程,掀起打赢农村饮水安全的攻坚战,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对党和政府交口称赞。
  随着民生资金投入显现成效,四川贫困地区正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跨越发展。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花钱
  真正把民生好事办好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许强颇为关注的一点,是四川如何把民生至上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把好事办好?经过观察和调研,他得出答案:这与对民生工程的科学制定和严格管理密不可分。“四川统筹实施民生项目,按轻重缓急、分难易程度、分阶段地域推进,优先解决最困难群众和最急需破解的难题,注重‘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
  这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严谨态度,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可见一斑。去年3月,38位省级领导和50位省直部门负责人带队奔赴88个贫困县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看真贫、摸实情。
  根据调研掌握的真实情况,4个月后,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正式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庄严承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来治疗包虫病的群众越来越多,病房都住不下了。”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人民医院麻醉主任医师英措说,为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省财政落实了包虫病患者治疗专项补助2.5万元/人,去年对藏区36.44万人进行了包虫病病情调查,患者向往健康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代表、委员们说,回顾“十二五”,四川用发展硕果积极回应并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热点民生”,不断夯实筑牢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基本民生”,特别是突出“底线民生”,着力补齐全面小康最短板。
  为民情怀如涓涓溪水,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民生优先贯穿“十三五
  改善民生需要久久为功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建军在单位分管扶贫工作,由此经常深入到四川贫困地区。“那里的群众在居住面貌和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今后能不能持续改善,值得关注。
  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喜洋洋、美洋洋双语幼儿园董事长潘成英的心声。“到去年底,凉山建成了1289所村幼儿园、1667个教学点,免费入园5.5万名幼儿,财政为此支出了8000多万元,今后还要增加幼教点,还要培训辅导员,能不能持续投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据了解,四川将按照民生优先的思路,继续保障财政投入,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随着改革发展继续得到提升。
  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整个“十二五”期间,四川共为976万人摘掉“贫困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4%下降到5.8%,但仍然有38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按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部署,民生投入的力度还将加强。据王一宏初步测算,按民生支出占当年全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继续稳定在65%左右的比例计算,未来5年,四川民生投入将从2016年的520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500亿元,支出总额将超过29000亿元,年均增幅预计超过6%。“保障民生支出,就要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支出,‘三公支出’不能追求高大上。”王一宏认为,要加强财政支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能够市场化解决的,可以尝试多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这样也能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全国人代表、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同样持有这样的观点。她说,政府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可以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甚至成为四川从经济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新引擎。(记者 张守帅 刘佳 钟振宇)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