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了!美国拖中国下水的计划

09.03.2022  00:43

  如果说,“美国之音”是美国最得力的外宣喉舌之一,那么“美国之音”的主管部门美国国际媒体署,就是指挥喉舌的“大脑”。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对“大脑”进行清洗,撤换掉特朗普的亲信,代之以自己人。其中,华裔人士赵克露被任命为代理执行长。

  赵克露出生于中国台湾,其父赵廷俊曾就读于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庆“中央政治学校”,与金庸是同学,后曾出任“中央日报”总编辑、副社长等职。

  赵克露在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前往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攻读双硕士。之后进入“美国之音”工作超过20年,曾任“美国之音”记者、编辑、香港采访主任、中文网与东亚部主管及代理总台长。

  特朗普在任上与“美国之音”就是否“替中国说话”打嘴仗之后,用保守派电影制作人帕克替掉了原国际媒体署执行长,并将包括赵克露在内的五名“美国之音”资深主管开除或停职。

  而拜登重新起用赵克露,显然一是看重她政治上的牢靠,二是她对涉华事务的熟悉,符合拜登政府对华全面竞争的方针。

  这种“熟悉”,也体现在此次俄乌危机中,“美国之音”的涉华报道方面。

  01

  作为一个媒体人,赵克露在社交平台上非常低调,一个没有经过认证的推特账号2019年后就没有再更新,脸书上也没有注册过账号的显示。但她掌管的“美国之音”,却一点也不低调。

  “美国之音”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广播机构之一,每天以44种语言向世界各地广播。熟悉它的人都知道,“美国之音”的内容是看人下菜碟的,针对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网站内容有很大区别,从而更有力地配合美国政府对当地开展工作。

  打开“美国之音”的乌克兰语网站,从2月24日乌克兰冲突爆发开始至3月8日为止,以中国为主的报道仅有两三条,且以转述中国官方立场及转引《纽约时报》等的观点为主——这也符合实情,中国并不是俄乌冲突的直接相关方。

  然而,在国际媒体署下属的“美国之音”中文网以及“自由亚洲电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同样自2月24号开始,连发数十至上百篇报道轰炸中国,内容极其“精分”:

  既有“中必赢”:所谓中国在背后“操纵”俄罗斯,当俄罗斯与西方彻底“脱钩”后,中国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靠山”,笑到最后的“赢家”。

  也有“中必输”:所谓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态度模糊”,玩“两面派游戏”,最终将“适得其反”,受到“国际制裁”。

  既有两头挑拨的假消息,如“中国网民引进乌克兰美女”“中国盘查为难乌克兰人”,也有单冲中国来的,比如“中国撤侨不力,留学生说自己是日本人。

  既有制造“中国责任论”的,所谓中国预先知晓俄罗斯行动,中国网民“攻击”乌克兰;也有渲染“中国崩溃论”的,所谓俄乌冲突下中国经济“举步维艰”。

  这些假消息,要么是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相互配合,要么来自于反华组织或者民进党网军的流水线,要么干脆由“美国之音”中文网独家“报道”,没有其他媒体信源,连“美国之音”自己的英文网页都没有发表。

  这也符合熟悉这些网站的人士对它们的了解:美西方对华宣传机器,如“美国之音”“法广”等——长期被“台独”势力和民进党政府把持,内容都是给华语圈的“特供版”。

  而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正如王毅外长所说,已经多次阐明: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不知道中方的立场,有哪里不公正,哪里不清楚,哪里不明白。

  02

  美国通过制造舆论试图将中国拖入俄乌冲突,决非国际媒体署一家的事,而是上下联动的综合行动。

  就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宣布启动“特别军事行动”几个小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诬指“中国纵容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了这场大规模的战争”,宣称美国认为中俄联手要打造一个“极度不自由的”新秩序。

  而《纽约时报》则援引所谓“匿名高官”诬称,中方高级官员曾告诫俄方高级官员不要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入侵”乌克兰,这表明中方对俄军事行动计划有一定程度了解。这一用心险恶的报道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厉驳斥。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告诉“补壹刀”:首先,在美西方的对外博弈中,西方媒体经常会利用所谓的“情报人员”“知情人士”,散布一些毫无根据且无从查证的信息,而且还会煞有介事地包装成所谓“独家消息”。

  一方面,它们是为了吸引民众的眼球,制造舆论影响力,收割点击量或阅读量;另一方面,那些躲在幕后故意“放料”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出于政治外交目的,编造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给意识形态或价值观与他们不在一个轨道的其他国家造成国际舆论压力,破坏这些目标国家在外部世界的形象,从而起到定点式抹黑、栽赃的作用。

  其次,作为一家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在这个时候抛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实际上是为了转移视线、甩锅推责,动机是十分卑劣的。

  俄乌爆发军事冲突,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俄乌双边关系矛盾发展并恶化的集中体现。而美国及北约在俄乌冲突爆发过程中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这场冲突也是美国及北约长期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的必然结果。

  果不其然,据《环球时报》记者从多个消息源了解的情况,《纽约时报》文中的所谓“匿名高官”来自美国白宫国安会。

  美国白宫国安会,又称美国国家安全会议(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简称NSC。其上级机构为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

  NSC主席由美国总统担任,正式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能源部长。参联会主席、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白宫办公厅主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司法部长、国土安全顾问等会定期参与。

  该机构成立于冷战时期,这种背景下,时任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单凭外交努力已经无法有效牵制苏联,故创设国家安全委员会用以协调军队(包括海、陆、空以及海军陆战队)及国内情报及国家安全机构,制定统一的外交安全政策。近年来,该会议的决策过程中形式主义的部分(如会议时间、地点、参与者等)越来越淡化,但在美国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所以,如果《纽约时报》所谓“匿名高官”来自于这个机构,基本上就跑不出拜登政府中的那几位重臣了。

  这也跟《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文章——“美国要让中国为乌克兰危机下的中俄关系付出代价”的内容相互印证,可谓图穷匕见。

  报道同样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拜登政府官员聚集在一起商讨如何应对中俄,并决定采取一种“突出强调中俄合作伙伴关系并让中国为此付出代价的策略”。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正利用国际场合迫使中国公开表明立场。如果中俄两国之间出现分歧,美国有望从中获益,这是迫使中国作出选择的机会。如果中国减少对俄罗斯的支持,将在乌克兰问题上进一步孤立俄罗斯,降低中俄两国在其他问题上合作的能力,并让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存疑。

  说白了,美国的算盘在于:当需要分化中俄的时候,就突出“中国责任论”,让中国去“劝俄罗斯”;当需要把中俄打包到一块打压的时候,就强调所谓“中俄轴心”。

  说白了,在国际舆论场上就俄乌危机针对中国的污蔑,就是一场由白宫直接指挥,国际新闻署等执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之音”等为走卒,NGO、基金会等相配合的“特别行动”。

  而外围配合者中,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名字,比如“中南屋”。

  在华盛顿为新冠疫情、俄乌危机和高通胀焦头烂额之际,该“特别行动”居然还能调拨出不少人力和资源,以至于显得有些“内卷”,比如,美国驻华大使馆加紧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制造“反俄”文案和所谓的“历史更正”,试图唤醒“同盟”,以及在其他涉华议题上已经吃了瘪子的“恨国党”,就看起来像是在抢“美国之音”的活。

  来源:补壹刀

责任编辑:刘光博

惊变乌克兰:战火背后的大博弈
  本刊记者/曹然 霍思伊   2022年3News.Sina.com.Cn
战争进入第13天,普京果然拉清单了!
  来源:牛弹琴 资料图   战争进入News.Sina.com.Cn
第三轮俄乌谈判无实质结果,停火磋商将继续进行
  当地时间3月7日晚,第三轮俄乌谈判结束后,News.Sina.com.Cn
最新动态:普京敦促乌克兰停止战斗 美乌总统再次通话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