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照进老人心
政府主管机构工作人员经常到养老院调研,听取老人们的意见建议。
蒋云棠老人把钢琴也带到了养老院。
在李添立心中,老人的膳食既要讲科学,也要讲民主,每月500元伙食费,怎么吃好大家说了算。
每天下午的智能手机教学,让老人学会了上网听歌、看电影、看新闻、发短信、拍照片、拍视频。
李添立学得一手按摩技巧,他常常用自己摸索的手法为老人按摩,以达到设备不能取代的功效。
“婆婆、爷爷,今天下午太阳好,我们边晒太阳边说事哈。”12月19日,温江区永宁镇的一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8岁的李添立主持“一周菜谱”讨论会。这是养老院每周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集体活动,讨论下周每天的伙食安排。老人们众口难调,要得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难度可想而知。在倾听大家的要求后,经过李添立的一番综合、解释,老人们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在老人们的眼里,李添立是个说话和气、好脾气的孝顺孩子。
近年来,我国养老开始从事业向产业转化。2013年,民政部明确:新建公办养老机构原则上实行公建民营,由国家投资规划、设计并建设养老院基础设施,政府部门进行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监管,引入社会力量从事养老服务。截至今年12月,成都市已有6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投运。去年,李添立与朋友共同参加竞标成功,与温江区政府签订了6年使用期的合同。他筹集600万元资金,使一个占地2.6亩、8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养老机构,在配备了酒店式服务的设备后运转起来,慕名而来者,天天在增长。李添立坦承:“这六年,我没太多考虑赚钱,我想用服务赢得老人口碑。我渴望六年后有幸再度竞标继续经营,以实绩去平复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情况,改变民营养老机构在养老人群中只顾盈利的印象。”
在食堂,到过4家养老机构的沈志航夫妇说,民建民办养老机构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公信力,高高兴兴进去,愤愤然离开是常事。他去的第三家,入住第一天就感到处处是陷阱,他舍弃2000元定金,带着老伴来到这里,一周过去,开心得很。在309房,曾长期在街头拍DV,倡导精神文明,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成都好人张海秋已病重。他信任养老院的真诚,从家里搬来了必需的东西没打算再回去。他请小李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办理了器官乃至遗体捐赠的种种协议。退休教师邹崇智儿女在国外,她和丈夫14年中住过多家养老公寓。眼下,他们找到政府监管的养老机构,图个管理正规,也图个欢度晚年不怄气。活动室,入住两个多月的马婆婆、周婆婆,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拍照片、发短信、上网下载歌曲。不时还可听到马婆婆用普通话对人说:“给您视频一段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