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说“三秋”:秋燥秋乏秋冻养生秘笈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石小宏) 8月23日,处暑。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成都市三医院医生就来说说这个“秋”字。
秋燥
为秋季主气,称“秋燥”,养生重点在于养阴防燥,以生津润燥、益肺养阴为主要养生原则。秋季养阴应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饮食以滋阴润肺为主,由于天气干燥、气温渐凉,宜多食性温之食、减少寒凉物摄入,以固摄人体内的正气。
成都市三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师余婉婷提醒,处暑过后往往会胃口大开,但此时仍不宜多吃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可选用适合健脾胃的食物,比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每天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深色蔬菜,比如胡萝卜、西兰花、菠菜、芥蓝等。水果可以选择雪梨、枇杷、桃子、苹果、葡萄等生津润燥。肉类可选择鱼类、瘦肉和禽蛋类,做好荤素搭配。多选五谷杂粮当主食,比如玉米、薯类、土豆等,粗细搭配,营养又健康。还应多喝水、喝粥、喝汤、喝豆浆,补足水分,以防秋燥。小米南瓜粥、百合莲子粥、红枣山药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秋乏
处暑之后,气温往往会逐步下降,驱走夏日持续的闷热。不过,这种天气下,不少人却总感觉疲劳、困倦。中医专家将其解释为“春困秋乏夏打盹”的“秋乏”。“睡眠是其中一个诱因,但更多的是生活饮食习惯引发不适。”成都市三医院中医科医生邓杲解释,出现“秋乏”的患者,多半是因为在夏季时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所致。除此之外,个体体内湿热过重也是引起疲劳、困倦的主要原因。
预防“睡不醒”
★睡眠:保证睡眠充足,午间可适当午休;
★饮食:清淡为主,拒绝油腻、生冷食物。建议补充薏仁、黄豆、藿香、佩兰等健脾除湿的食物、药物;
★运动:最好早晚锻炼,适当锻炼补充体能,战胜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
★植物:“秋乏”与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如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绿萝等。
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有之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也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不过,“秋冻”应做到有节制。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