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就要结束了,在托管班6个星期的日子里,有同学和老师陪伴,我每天都不闷。”日前,成都武侯区草金东路社区的周莞林小朋友,在暑期作文中写道。
父母上班,孩子放假谁来照管?面对收费高昂的盈利性托管班,特殊困难家庭咋办?这个暑假,我省部分团组织通过开设公益性托管班等形式化解这些矛盾。但根据调查发现,因安全责任大、专业力量缺失等原因,公益性托管班目前难以“放开手脚干”。
服务大众 公益性托管班“兜底”
2010年7月,一条发生在成都武侯区的新闻引起社会反响。一对进城务工夫妇,为了在上班时也能管住10岁的儿子,让其安心在家做作业,用一条长14米的铁链锁住孩子。
针对父母上班孩子无人照管的问题,近年来,涌现出很多盈利性教育机构开设的收费托管班。但这些托管班,作业辅导+午餐的收费一般都要每月一千多元,若托管班开设兴趣班,一月下来要花费三四千元。“这样的费用对于低保户家庭、残疾人家庭、困难职工、单亲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困难家庭是难以负担的。”共青团武侯区委书记黄晓颖说,2012年开始,共青团武侯区委开始“兜底”,针对特殊困难家庭,在3个社区试点暑期公益托管。
今年该区将暑期公益托管拓展到全区所有街道,共涉及16个社区,采取“专业社工+志愿者”的公益托管模式,通过购买专业社会机构的服务,引领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法制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前来报名咨询登记的家庭上千个,最终有符合条件的500多个孩子参与其中。
有家长说,“今年暑假,有了公益托管,减轻了我们不少压力!”
风险顾虑 影响暑期托管覆盖面
武侯区的做法得到了团省委的肯定,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去年暑期托管中,由于天气炎热没有空调,一位孩子中暑。管理人员立即将孩子就近送到社区医院,家长指责:“为什么不送到大医院,出了问题你们担得起责任吗?”今年,武侯区暑期托管班和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孩子往返路途上的安全由家长负责,组织者会在孩子托管期间好好照顾。
黄晓颖说,“暑期托管中,服务和关爱越多,承担的责任就多,出了安全事故弄不好‘帽子’都要免掉。但想到孩子们没人照料,我们还是选择继续做好这个项目。”
据了解,出于对安全责任和经费不足的顾虑,我省仅有很少区市县的部分社区在兴办公益性托管班。“只有解除了后顾之忧,才能够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杜伟律师认为,公益行为在开展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比如类似托管班的安全责任,究竟谁承担责任、承担多少,目前法律上没有专门的界定。他建议,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组织者一方面应和家长签订责任协议,明确限定责任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措施,通过在托管场所安装监控设备等技防手段,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力量偏弱 培育专业社工来补充
8月20日,全国青少年社会事务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去京参会的团省委权益部部长陈星宇传回好消息,“我省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力争今年启动关爱青少年社工队伍培训项目。”
获悉这个消息,黄晓颖非常高兴,“有了专业队伍的支撑,明年扩大暑期托管班覆盖面就不成问题了。”
调查发现,金雁社区公益托管班的小朋友每天都有40个以上,但只有2名大学生志愿者。前两年,武侯团区委在暑期托管中配备的部分志愿者专业不对口,不仅降低了关爱质量,一些学生做了几天觉得没趣走人。“如果人员力量充实,公益托管在辖区内还可以扩大覆盖面。”黄晓颖说,武侯区共80多个社区,公益托管目前只覆盖了16个社区。
陈星宇称,我省相关部门正在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尽快启动和培养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各地应加大政府(群团)购买服务力度,委托专业团队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建立返乡大学生数据库,招募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参与关爱服务。
(钟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