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 为峨眉山装上奔腾之芯

25.12.2013  13:30

  提到智慧旅游,人们会想到什么?

  一个多功能旅游网站?功能齐全的景区APP?无线网络景区全覆盖?景区无处不在的实时监控……这些答案都不完整。

  智慧旅游,被称为旅游业“二次革命”。今天,中国第一山——峨眉山景区历经13年的淬炼,历练出了崭新的完整定义:

  移动客户端、自助售票机、呼叫中心等景区基础服务系统,构成了景区服务的“主板”;ERP、办公自动化、财务软件等管理系统,成为景区管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的“强大内存”;网站、互动社区成为景区与游客之间互动的显示屏,电子商务平台如同一个“超级硬盘”,存贮了所有景区的外沿与内涵,并实现强大的售卖功能……以改革和科技为支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峨眉山用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旅游管理的智慧、旅游营销的智慧和旅游服务的智慧,为景区安上了真正可以奔腾无阻的“芯”。

  互联网信息时代,所有可用于景区服务的技术与功能,在峨眉山智慧旅游系统中都能找到!

  以人为本,十三年铸就,峨眉山打造出了智慧旅游领域的“超级服务器”。

  十年磨一剑——

  数字化建设 峨眉山迈步大数据时代

  时间回溯到2000年,站在世纪之交,信息化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然而,就是在13年前的2000年,作为四川旅游业界第一方阵中“领跑队员”,峨眉山就已经在思考如何在这个全新的命题中拔得头筹——率先启动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交易为目的”的智慧旅游建设。

  2000年,峨眉山不仅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景区信息网络技术中心,还率先在全国风景区中设立了门户网站——峨眉山旅游网(www.ems517.com)。根据Alexa全球网站排名系统数据统计显示,峨眉山旅游网在全国同类型网站的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2004年,峨眉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建设启动,数字景区规划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智慧景区”雏形具备。

  2005年,在峨眉山智慧旅游建设的历程中,这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年。时任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现任乐山市政府顾问、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集团董事长马元祝高瞻远瞩地搭建了“数字化峨眉山”的总体框架,以“为资源保护服务、为管理和游客服务、为市场营销服务”为指导思想,峨眉山建立起了囊括一个数字化指挥中心、一个高速光纤通讯平台、五个分指挥中心、“生态保护、管理服务、市场营销”三大体系、33个子系统在内的“115333体系”工程。在旅游业的变革中,“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三大体系,犹如三驾马车拉动峨眉山景区快速奔跑。

  2008年,电子商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数字化峨眉山”项目全面投入使用,游客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游览门票、观光车票、住宿、娱乐等产品的预订、交易一条龙服务。

  2009年,峨眉山在全国景区内首开先河,与天涯社区进行战略合作,依托天涯社区平台优势和其超过6000万人的庞大注册用户群,拓展市场。

  2010年,“智慧峨眉山 幸福风景区”建设起步,开始布局22个“数字峨眉山”系统。

  2012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也就是在同年,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景区联合美国新蛋网公司对官方网站——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官网按照“大图片+瀑布流”的风格进行架构重建。新版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官网创造了中国风景区新模式,备受业内外肯定。

  创建智慧峨眉山,宗旨在“方便游人,服务于游人”。游客,就是峨眉山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的主心骨。2013年,升级后的识途网全新亮相,B2C、B2B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从线上交易到线下服务体系贯通的全新旅游直销平台,游客只需要点全新的识途网,就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酒店、温泉,并预订景区门票、缆车票,通过在线支付,定制自身的峨眉山专属之旅。两个月后,峨眉山APP客户端正式发布,游客只需下载安装APP客户端,就能轻松体验指尖上的峨眉山,滑动手指就可以轻松了解峨眉山、制定旅游计划,回顾分享,解决出游盲目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导航、导览、导游、导购的功能。全山覆盖的无线网络,让手机变成贴身导游成为现实。

  13年来,峨眉山拾级而上,在攀登智慧旅游“金顶”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经过多年发展,峨眉山的三大智慧体系已然完整,旅游管理的智慧、旅游营销的智慧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强力助推景区的高速发展、领先发展。

  今朝数风流——

  智慧峨眉山 游客幸福体验无死角

  今年“十一”黄金周 ,自驾游游客来势凶猛,全省假日游客比例首次出现散客与团队游客“倒三七”的比例。大量自驾自助游游客的到来,让各大景区难以招架,原本的应急预案成了纸上谈兵。

  然而,面对日均超过3万名游客的黄金周井喷现象,峨眉山景区依然能够从容应对,就得益于智慧旅游系统的建立,全面适应了“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服务个性化、营销网络化”的旅游发展新趋势。在这场面对游客结构改变,对景区在管理、服务提出新要求的考题上,峨眉山用“智慧”二字提交了令人满意的高分答卷。

  峨眉山的智慧,是管理上的智慧。景区的数字化建设,纵向以“峨眉山数字化指挥中心”为核心,形成生态保护、管理服务、市场营销三大体系,下设五个分中心;以基础通讯平台、企业集成应用平台、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作为支撑,保证了各应用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了跨部门高度协同服务。横向分为基础平台层、应用系统层、指挥管理监督层三个层次,开发出各种应用系统,供各个管理职能部门日常管理使用。同时,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综合各种数据资源、管理指挥机能,配合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挥管理系统。

  峨眉山的智慧,是服务上的智慧。今年3月24日,经过2012年全面的改造升级后,全新的峨眉山识途网——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并与游客见面。全新升级的识途网,不仅仅是一个电商交易平台,更是游客的得力帮手。游客在它的帮助下,旅行前期计划、行程规划到游览中需要的信息查询都能轻松搞定。景区管理者则根据预订情况推测景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游客人数,做好预期准备。开通并完善了微信公众订阅号“峨眉山景区”和服务号“峨眉山识途旅游网”,向游客适时发布景区动态,透明化公开景区状态,避免游客盲目前往,造成景区拥堵等情况发生。

  在智慧峨眉的引领下,面对2013年,面临芦山地震、洪水灾害、峨眉山关闭三天等诸多不利影响,峨眉山旅游逆市上扬,高位求进。截至目前,2013年峨眉山接待了游客248万人,成为四川旅游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新格局中的主力军。

  宏图待展翼——

  上升中转型大峨眉更拥有大智慧

  国家旅游局把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成为明年全国旅游的主题,而峨眉山正是这场国家级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标准的提供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峨眉山一直是四川旅游的“人气王”和“吸金王”,而让千年峨眉山持续发展的“活水”源头,正是智慧旅游建设。如今,峨眉山正在把这股活力的源泉注入到大峨眉旅游区中。

  包括眉山、内江、自贡、宜宾等在内的大峨眉,要如何拥有大智慧?转型升级的识途网是重要支点。识途网从目的地景区电商改造成平台型旅游电商,为包括外部酒店、农家乐、旅业公司等在内的识途网商家提供操作平台,用于从网上销售到落地服务的全面对接。该平台目前已整合了景区内部及周边的优势资源,下一步还将完成全省的旅游资源整合,并与天涯客实现两大电商平台的无缝对接。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涵盖全国景区、酒店、演艺等旅游要素的行业最大电子商务网站,实现网上交易额达到6-8亿元,完成景区网络营销和服务体系建立。

  未来,智慧峨眉在发展上将继续完善基础信息化体系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终端,通过互联网,让各类旅游信息、资讯与游客“零距离”互动,做好导航、导览、导游、导购四大服务功能,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

  在大峨眉渐次铺开的智慧旅游发展蓝图中,还有很多期待。游客到峨眉山旅游,将实现门票、观光车票、索道票三票合一,通过与电子商务无缝集成,实现网上订票,线下享受服务。大峨眉区域将建立总集成系统,通过公共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商业智能系统将对景区数字化工程所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多形式的分析。游客在峨眉山官方宣传网以及电子商务识途旅游网两站之间互相转化流量,引导至对应的页面进行浏览。游客在峨眉山识途旅游网将实现O2O模式的景区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