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单位景观湖内鱼满为患 干脆捞大的吃掉!

25.02.2016  12:07
打捞出的景观鱼

  “后边有条大的,在泥巴里打滚!”在围观群众的指示下,范师傅循着声音向池塘深处走去,身子一侧,竹竿一插,渔网里便多了条活蹦乱跳的鲢鱼,岸边响起阵阵欢呼声。过磅后,刚上岸的这条长近1米的白鲢,重达30斤。

  这一打鱼的场景不是发生在大江大河边,而是天府新区某单位的景观湖旁。湖内的鱼为该单位后勤警卫中心养殖的景观鱼,仅5年的时间,鱼满为患,经过商议和检测,他们的处理方式是——吃。

  告示引争议:景观鱼能不能吃?

  近日,某单位大楼电梯口前贴出一张告示,引起员工热议纷纷。告示写道:由于景观湖内的鱼过大过多,后勤警卫中心将集中打捞,由食堂加工成“太安鱼”供员工免费品尝。能免费吃鱼当然是好事,但让员工担心的是,景观鱼究竟能不能吃?毕竟长期养殖在相对封闭的景观湖中,喂养的食物也比较杂乱,安全似乎难以保障。

  据了解,2011年景观湖投入使用之初,后勤保卫中心在湖中投放的鱼苗不过几十尾,除了锦鲤等观赏鱼类用于增添亮色,还有草鱼等食用鱼类用于净化水质。没想到,5年过去,湖里的鱼数量急升、体量猛增,小小景观湖几乎要容不下了。几经讨论,终于有人提议:“不如吃了。

   捞鱼500斤 给员工加餐

  毕竟是下肚的食物,在端上餐桌之前,景观湖内的鱼还经历了一道检疫环节。黄称,1月11日,后勤保卫中心的工作人员特抽样送到成都市疾控中心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有了专业机构的鉴定结果,这才最终促成吃鱼的计划。

  前天,后勤警卫中心组织了捕捞队开始捞鱼。当日,共捞出鲤鱼、鲢鱼、草鱼等食用鱼类500多斤,当下运往食堂宰杀,而锦鲤、红鲫鱼等观赏鱼类则捡回一命,它们将被重新放归景观湖中。黄家万介绍,此次打捞只针对大鱼,留下小于4斤的鱼继续生长。

  昨日中午,景观鱼如约出现在了该单位食堂的菜单上,成为改善员工生活的“特供菜”。有意思的是,景观鱼尤为受欢迎,打消顾虑后的员工们排着长队来品尝自己养出来的景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