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蚕农致富奔小康

31.03.2014  23:55

 

阳春三月的普格,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运农家肥、给桑园松土的、修剪桑条……这段时间,大坪乡底古村的蚕农们着手编织新一轮的财富梦。

 

过去我们村主要靠种水稻、种包谷过日子,除了能解决温饱没有其他的收入。现在,通过养蚕大家都修好了漂亮的房子,也供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该村养蚕大户雷兴玉说,只要勤劳,认真按技术要求去做,就能够养好蚕,现在的茧价好,养蚕效益高,每季养小蚕只忙10天就可见效益,养大蚕20天就有收入。  

 

2013年,底古村353户养蚕户一年就养蚕3500张,产茧2324担,蚕农收入360万多元,养蚕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40.2%,户均收入达11000元,人均养蚕收入1800元,底古村成为普格县名副其实的“蚕桑第一村”。

 

底古村是普格县蚕桑生产的一个亮点缩影。2013年,全县养蚕16912张,产茧9146担,完成产值1499万元,养蚕户户均收入达6855元,普格成为了全省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产茧第一县。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普格光热资源得天独厚,桑树生长旺盛、叶质好、产量高,一年能养四季蚕。再加上该县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宜桑栽桑的土地多,农民栽桑养蚕的历史较早,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该县紧紧瞄准了这些优越的资源禀赋,努力把蚕桑产业培养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行蚕桑产业包村联户制度,切实让蚕农意识到“要致富,栽桑树,桑树就是摇钱树”,帮助养蚕户破解了蚕桑生产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养蚕终于成为了蚕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要得富,栽桑树,不管东南西北风,狠抓蚕桑不放松”。普格县年年栽桑,年年建蚕房,仅2013年一年就新栽桑树128万株,改造共育室200间、大蚕房316间,新建标准配套蚕房116间。这些措施让养蚕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养蚕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增添措施——

 

实现蚕业稳步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蚕桑产业,普格县按照“宜桑则桑、宜烟则烟、宜果则果”的原则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园”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把培育养蚕大户作为发展蚕桑生产的工作重点,积极引导蚕桑生产要素和资源向养蚕大户集中,及时帮助解决养蚕大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蚕桑生产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益。引导蚕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用灌水方便、管理轻松的好田好地发展优质高产桑园,让桑树从“”入“”到“”。大量新建优质高产密植桑园,大力推广“6215”宽窄行栽桑模式,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成效一块”。

 

同时,加大科技创新,积极推广以省力为主的科技措施和蚕业新机具,提高单位劳动力价值,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巩固和完善县、乡镇、村组、共育户联农户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蚕农科技水平。及时让蚕农了解市场行情及各种扶持政策,使广大蚕农吃上“定心丸”,栽放心桑,养放心蚕。

 

夯实基础——

 

促进蚕农持续增收

 

要想多养蚕养好蚕,桑树规模是基础,蚕房是关键,小蚕共育和共育户联农工作一定要做扎实。”正在检查桑树冬管情况的花山乡乡长吴文品说,为了2014年蚕农再丰收,花山乡从冬季桑树管理抓起,狠抓土地翻耕、除草、施冬肥。还带领养蚕大户和村组干部到宁南学习取经。

 

该乡今年准备栽桑600亩,嫁接良桑50万株、改造老化桑园500亩,新增全年养蚕30张的大户5户,建立一个蚕桑产业合作社,实现养蚕7550张,产茧5400担,实现蚕农收入850万元。

 

在蚕桑产业发展上,该县结合县乡村情、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强化基础设施为保障,以推广科技措施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带动,实现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该县计划新栽桑树育苗1000亩,改造桑园500亩,改造共育户200户,添置省力化蚕台300套,实现养蚕1.8万张,产茧10000担,蚕农收入1900万元。 (凉山日报 宾文才 吉木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