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小”处发力构建扶贫大格局

26.04.2016  10:34

 

笔直的双行垄线一拉到底,刚种下的洋芋争先恐后“”新芽;漫山的核桃苗贪婪地吮吸雨露,承载贫困户增收希望的绿苗正在茁壮成长……春耕时节的普格,精准扶贫的步履一再加快。面临坡陡地贫、农业基础设施薄、贫困建卡户综合能力弱的实际,普格依山就势,从“”处着眼,以精准对接增收项目为“”,为全县2.64万贫困人口“摘帽”闯出了新路。

 

种植科技上做文章

 

贫困户增收有了“

 

今年,普格种下的12.5万亩春播洋芋有9.4万亩落实了脱毒、双行垄作规范技术,这其中,全县近90%的建卡贫困户采用了规范化栽种技术。

 

应用新办法种洋芋,一亩的产量能达到4600斤以上,今年我家5亩地可以多收入3000多块钱”,站在海拔2500多米的洋芋地里,菜子乡卫星村建卡户吉好你子盘算着今秋的好收成。

 

让46岁的吉好你子有增收底气的是,驻村书记李平的技术指导,还有乡长李天云的定点、定户帮扶。

 

看准了精准帮扶的路子,今年菜子乡的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在洋芋地里“”出了“增收账”。除了洋芋生产实现稳粮增收,菜子乡的建卡户还纷纷养起了老母猪,种上了核桃苗。

 

在特补乡胜利村,有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一些居住在高海拔山区的建卡户开始学习种蔬菜,还有的买回了鹅苗、鸭苗。“从小处做起,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河流”,胜利村驻村第一书记告诉记者,“重点是找‘短板’,缺啥补啥,通过农业科技帮助群众增收”。

 

与之配套的是,今年普格全县广泛铺开各种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全县34个乡镇共召开不同形式的培训现场会293期次,培训群众53340人次,每户贫困建卡户至少参加过一次以上的科技培训。

 

户户对接脱贫项目

 

握住增收“钱袋子

 

要说地理位置,普格县普基镇文倡村距离县城仅5公里,可谓区位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村里83户建卡户因为缺劳力、缺技术,始终增收上不来。

 

2014年以来,镇上和村两委按县里的总体要求,逐户为建卡户对接了增收项目。

 

去年在县农牧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建起了大棚,主要是种植平菇,还试种了20株灵芝。去年蘑菇收入近万元,灵芝种植也成活了。”村民何平贵自从认准了致富门路,把远在绵阳的女儿、女婿也找回来帮忙。

 

区别建卡户不同的致贫情况,全村落实了不同的脱贫项目。养羊、养鸡、种蓝莓,村里都帮着协调贷款,落实场地,还要确保建卡农户和县里的技术人员有效对接”,文倡村村支书王秋安说。

 

2014年以来,普格县农牧局全体技术员以“网格化”的形式,分片包干到普格全县103个贫困村,村村都确定农技员,文倡村群众同样也有了自己的专业农技员,这让文倡村83户贫困群众找到了科学种田的“导师”,家家户户奔忙在致富产业上。

 

文倡村只是一个缩影。在普格全县,33个乡镇均依据本地实际,拟定了精准扶贫的工作规划,每一户建卡户都有针对性的落实了脱贫项目,帮扶责任明确到各级干部的“人头”上。

 

分类推进建设

 

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十二五期间,普格完成彝家新寨建设111个村;硬化农村道路30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2630户,新增受益群众1.21万人;新建村卫生室44个;建农家书屋42个。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面对区域性贫困和人员结构性贫困的2.6万绝对贫困人口,在为建卡贫困农户量身定制脱贫项目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统筹兼顾,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未来五年,该县将按“三纵三横”构建通畅的农村公路网络,新增农村硬化道路504公里,确保各地群众运输不再难,为农产品流通、贸易提供更便捷的条件。未来五年,全县规划移民搬迁3584户13963名贫困群众。

 

伴随产业发展,以及建卡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普格广大农村群众将走上更加宽广的致富路。(凉山日报记者 陈修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