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故事】心比晨阳 行如鲲鹏——专访西南交大优秀校友、鲲鹏建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毛晨阳

11.03.2016  11:32

人物名片:毛晨阳,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金华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工学学士。毕业后分配至原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今中铁四局),在黄土高原上工作了十年。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海经商,创办元博圣德控股集团(下辖包括鲲鹏建设集团、建筑网、众和软件等六大子公司),现任元博圣德控股集团和鲲鹏建设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西南交通大学浙江校友会执行会长、交通大学杭州校友会建工分会会长。

 

涓涓细流 可成江海

2016年5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风云三世纪,弦歌双甲子。为实现将双甲子校庆办成一个集众人之力、聚众人之心的庆典活动,西南交通大学充分有力地发动全国各地校友会,各地校友会也积极响应学校倡议,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母校发展。而在这中间,西南交通大学浙江校友会校友毛晨阳即是典型的一位。“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涓涓细流能够汇成江海。”毛晨阳表示,自己身体力行响应学校号召,是作为一个校友应尽的职责。据不完全统计,为献礼120周年校庆,毛晨阳定向捐助拍摄“竢实扬华之唐山时代”纪录片50万元(人民币,下同),定向捐赠犀浦校区浙园修建浙亭10万元。“钱虽不多,但都是一份心意。”毛晨阳谦虚地告诉记者,未来如果自己的企业能继续持续稳定地发展,或将考虑在母校西南交大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助力母校快速发展。

点滴回忆   再起涟漪

饮水不忘思源,叶落乃知归根。在每一个校友心中,都装着一个承载满满回忆的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当时在峨眉,而历史上蒋介石也在峨眉居住过。”酷爱社会科学和历史人文的毛晨阳回忆道,当时报考西南交通大学,是因为想一探历史上蒋介石曾在峨眉生活的究竟。虽然是一名“土木男”,但是他心中却怀有一个“文学梦”。因为大学时代曾在校学生会宣传部担任过委员职务,自己文笔又还可以,于是毛晨阳便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西南交通大学历史上首个学生社团“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文学协会”。“当时大学氛围还不是特别支持学生搞社团组织,但是自从我们这个社团建立起来后,在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毛晨阳自豪地说,文学协会创建以后刚好碰上教育部发文,鼓励大学以及支持大学生创办学生社团组织。因此,在学校的支持下和他们几个负责人的带领下,文学协会活动频繁。“各个系(当时还没有“学院”一说)有分会或者通讯报道组,同《西南交大》报保持密切联系。比如校报第四版《文学副刊》,大半年的时间都交由文学协会来主编。”此外,文学协会还经常代表学校去周边部队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慰问、办写作培训讲座、采访报道等活动。“因为热爱写作,经常发表公开文章,还得了不少稿费哩。”回忆起校园往事时,毛晨阳脸上不时洋溢起灿烂的笑容。他还向记者透露道,在今年5月15日校庆当天,将和浙江校友会部分校友组团返校,并出席“浙亭”揭幕仪式及其他校庆相关活动。

担当责任   敢为人先

在毛晨阳的内心深处,一直涌动着一颗“敢为天下先”的心。23年前,他的人生轨迹和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并无差异:198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原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现中铁四局),在黄土高原工作了十年。谈及这段往事,毛晨阳也是感慨万千。“因为技术过硬,自己在铁路局还是发展的很快。”他回忆道,在四局工作时被称作“救火队长”。往往被派往推进有难度的项目,解决了好几个问题工程。但是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读书问题,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毛晨阳萌生了下海的念头。当时正值温州有八平方公里新城区的工程,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管委会,毛晨阳被作为人才引进,不久担任温州新城市政工程公司总经理。2001年,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竣工,市政公司面临解散。毛晨阳灵机一动,用老板奖励的50万元遣散费接手了这个公司,至此踏上了真正的创业之路。经过20多年的打拼,形成了今天的元博圣德控股集团、鲲鹏建设集团的规模。2014-15年,仅鲲鹏建设集团就是温州市建筑行业产值税收双料冠军;建筑网正在争取新三板上市;众和软件已取得近三十项软件著作权,成为一款深受同行欢迎的施工企业级管理和工程项目级管理专用软件。

社会有一只残忍无情的手。”毛晨阳向记者分享了他关于如何创办一家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倘若想要战胜这只手,就应当具备一定的天分,再加上后天不断地训练。一定要足够勤奋,一定要恪守诚信。”他笑着说,自己一二十年如一日,吃饭、走路、睡觉,上厕所都在想工作,想着工作睡着想着工作醒来。 “唯有如此,方能成功。

愿为学人   心怀天下

2014年11月26日,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 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将一位76岁的“拾荒老人”推到镜头前,他在图书馆读书看报的画面,被很多媒体转发。然而人生无常,2015年11月,这位“拾荒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并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老人真名叫韦思浩,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现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退休前是中学一级教师。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信件和证明,大家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的他,还要捡垃圾过日子,因为他把省下的钱捐给了寒门学子。

这则新闻让同在杭州的毛晨阳感动地热泪盈眶。他告诉记者,一个优秀的大写的人的标准应当是2个习惯加1种品质。2个习惯,指的是“阅读和劳作”,一种品质指的是感恩。在毛晨阳眼中,“拾荒老人”韦思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代表了读书人的精气神,是学人中的优秀榜样。”毛晨阳表示,韦思浩始终以读书人的身份自居,展现了一个读书人应有的气质和骨气。“筹划并正在推进在杭州捐建一个以韦思浩命名的图书馆,让他的这种品质不断激励和鼓舞当代学人。”毛晨阳透露,他有意捐建这个图书馆,使之成为社会底层人士学习、沟通、交流、进步的一个场所,并成为这个群体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采访接近尾声时,毛晨阳劝勉在校师弟师妹,有空余时间一定要好好阅读,勤于动笔。并寄语母校立足于轨道交通不动摇,跟紧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谋划和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一个真性情的人,杯酒间便能窥探出他的内心世界;一个爱生活的人,一席话便足以了然他的人生态度。在此前拜访西南交通大学浙江校友会有幸结识到今天的专访,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毛晨阳学长真性情的内心世界与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也许,这就是和毛学长相识最好的形容吧!漫漫长路,惟愿彼此都能恪守最初的梦想;长路漫漫,惟愿彼此都能梦圆最终的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