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评论:官员待遇重在规范监督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公布离任国家领导人礼遇条例和退休官员待遇规定提案”。这份提案已经得到答复。提案承办单位在答复函中表示,目前中组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对省部级干部生活待遇规定进行修订,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待遇规定也正由有关部门研究修订。
在官员待遇方面,我国不乏规定。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出台,从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对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做出了具体规定。1998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下发若干文件,对离退休领导干部待遇做出规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关于官员的公车配备、住房标准、办公用房标准等各项规定也有所补充。
然而,一些官员在工作生活待遇上追求奢靡、享受特权的现象,广受社会质疑和诟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豪华公车、违规住房、超标办公室,以及其他超格“待遇”,都说明官员待遇亟需强有力的规范和监督。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专门刊文对此进行解读,提出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工作生活待遇等问题。规范官员待遇,既是社会关切,也是大势所趋。
规范官员待遇,其实也是规范权力运行的一部分。为什么相关规定得不到遵守?为什么相关标准屡屡被突破?一些官员存在特权思想,沉迷于要待遇、比规格、图享受,而这样的不正常、不合规的要求竟然能得到满足,说明不仅是观念陷入了误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出了问题。官员待遇的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令行禁止,哪怕超出一块钱、超出一个平方米,也绝不允许。如果超格,就严厉问责,将工作生活待遇的执行情况与官员的政绩考核、升迁去留挂钩,以体现规定的严肃性。否则,官员待遇失去规范、失去监督,很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败坏作风,带坏社会风气。
规范官员待遇,是要明确一套合法、合规、合理的待遇体系,让官员待遇正常化,既符合实际需要,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而不是变成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或炫耀。“官”的形象不应与“房”“车”等待遇联系在一起,也不该让人联想到“专供”“特供”等特殊性对待。公众对官员待遇议论很多,官员待遇以何为标准、实际如何执行、违规如何处理,都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官员待遇不能是“特殊待遇”,公共权力更不能是“特权”,官员待遇需要去神秘化,逐步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