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点】姬晓旭:浅谈学生评教的实践与启示

15.01.2015  11:26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学生评教的想法。

一、背景及意义

学生评教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学生评教最先出现在美国的大学,1915年第一份学生评教量表诞生在普渡大学,1924年哈佛大学公开出版了用于收集学生评教信息的普渡教学评价指标,1927年,普渡大学教授瑞曼尔(Remer)编制了一套标准化的“学生评教量表”,这被认为是学生评教制度的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高校数目大大增加,并且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学生评教的机构,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生评教制度已趋于科学化、系统化和多样化,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学生评教的信息被广泛应用。国内高校开展学生评教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展。

目前,学生评教几乎己经贯穿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囊括所有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价、网上评价系统的建立、公示制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发展措施,反映了学生评教已经不是一项辅助性质量保障措施,而成为了整个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制度,对教学工作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从发展的角度来讲,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知识的生成表达方式与获取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高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传统的教师中心地位和权威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理念的提出,无不突显了学生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评教使学生扮演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角色,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的局面。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产物,是人们认识到学生在高校教学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的结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与问题

我校于80年代开始探索学生评价工作,90年代末期开始大幅度推进评教工作,已逐步实现了网上评价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全部课程覆盖评价、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及反馈等目标。作为长效机制,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如:我们根据8个学期的学生评教分数与专家评价、学院客观反映相对比,最终结果基本吻合,对于平时教学工作较投入、与学生交流较多、对教学工作比较负责的老师,学生评教分数都很高。目前评教工作已成为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心声的重要途径,同时已成为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评教工作的广泛开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

1、评价结果的信度问题

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薄弱、宣传引导力度不足、评价时间安排不近合理等种种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评教中表现随意,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状况,进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评教的可信度饱受质疑。部分教师对评教结果不认同,一方面是对学生评教能力的质疑,认为学生不具备客观判断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能力,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认为学生评教更多地代表了其主观感性认识,很容易把个人对教师的情感认识体现在评教结果中,甚至以自己的喜好来评价教师,当教师对其要求严格时,一些学生会给教师打低分;而那些放松对学生要求的教师反而会在评教中获得高分。长此以往,使一些教师降低课程难度,放松管理,迁就、取悦学生,以高分换高分。这样就失去了评价的真正意义,也不利于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

2、评价工作的宣传引导问题

评价工作的宣传与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评教的主动性和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评价工作,但在宣传引导过程中,仍缺乏有效的措施。作为提高参评率的重要手段,评价系统与选课、成绩查询系统直接相联系,凡未完成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学生,将被限制网上选课和成绩查询的权限,因此很多学生不得不参与评价,并非完全出于个人意愿,这也是造成随意打分的客观原因。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有些学生了解到评价结果会与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等涉及教师重大利益相关联,心理承受压力较大,不能做出客观评价。

3、评价指标的科学性问题

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评价的效果。针对目前的评价指标来说,还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如:“教师对教学很热情”、“老师的表达很清楚”、“老师愿意与我们交流”等指标,主要体现了教师本位,从学生自身受益的方面体现的还不够;其次,部分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如:“课程教学组织好”、“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上述指标作出判断无疑降低了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另外,随着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推进,课程类型不断增加,各类课程有着不同的标准与要求,学科背景、教学方式方法等都不近相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显然已不能满足需求。

4、评价后的持续改进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评教结果尽管都以一定形式反馈给了教师,但未能有效地用于教学改进,尽管评教结果可以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考核,以及评奖评优等,但根本的目的是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最终使学生受益。究其缘由,一方面可能由于评价结果本身无法用于改进,如:学生评教分数很高;另外一方面是没有形成长效的改进机制,教师或者无心改进,或者无力改进。这样也导致了学生看不到自己参与评价活动带来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也打消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形成恶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三、建议与措施

基于以上问题,结合学生评教的重要意义,谈一谈个人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1、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高学生评教的认同度

对于学生而言,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和评价工作的最终受益者,应主动关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减少主观情感因素的干扰,担负起“主人”的使命。对于教师而言,要正确认识到,评价不是控制教师教学,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曾有课题组对华东地区22所高校、648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教学质量分别进行学生、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评价,结果是学生的评价结果与领导专家的评价有着很高的一致性。对于管理者而言,评价工作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体现教学民主化的重要举措,应从管理的角度,做好评价的组织工作。

2、加强宣传指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

加强学生评教的宣传指导力度,特别是在大一新生中进行重点宣传指导。由于高中学习生活和大学的学习生活存在很大差别,大一新生在进行第一次评教的时候,他们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教的标准、要求和意义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应针对新生开展一些学生评教活动的宣传与指导活动,如评教主题班会、评教知识的讲座、师生教学座谈会等,并积极创建学生评教活动的指导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评教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评价规范,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评价的原则、学生评教指标与具体内涵等等。不仅如此,这些宣传与指导活动还能加深其他年级学生对学生评教活动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学生评教活动。

3、完善评价指标,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在考虑学科背景、课程类型、教学组织形式等基础上,邀请学生、教师、管理者共同参与,完善包含学生个性化叙述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应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相契合,注重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旨在通过学生课程体验,间接反映教师教学效果,降低了评价的敏感性,学生评价的不是教师而是自己的课程体验,是自己的收获。评价结果也更为客观,避免因学生的主观喜好而对教师盲目打分,规避了学生作为评教主体受到质疑的问题,评价对象改变,不涉及学生是否有评价能力问题,也尽量避免教师因为怀疑公平性而对评价工作产生的反感。同时,使教师更加明确需要改进的目标,有的放矢调整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生评教结果在评价工作结束后,应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学生,对那些评教结果十分不理想、学生反映意见较多的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单独谈话、随堂听课、师生座谈等形式帮其分析原因,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者将学生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之后,由教师自己写下对学生评教意见和建议的看法、反思以及今后的教学改进计划等,并将这些材料提交给管理部门作为教学督导随堂听课的参考,用以考查该教师是否改进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付出所获取的回报,进而增强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学生评教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今学生评教在中国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就更需要广大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其关注和付之心血,使之更科学、更合理,使学生评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

            姬晓旭,教务处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