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力量的核心是创新实力 很多创新模式从成都走向全国

28.11.2017  10:47
尧德中

  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人工智能

  精确识别癌症

  癌症识别人工智能可以在5秒钟内对癌症进行诊断和病灶勾画,远远低于人类医生至少5个小时的处理时间,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的误诊率。

  人才优势

  叠加产业基础

  仅仅在成都高新区,截至今年8月底,就聚集市场主体14万余家,其中,企业10万余家,上市企业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1家,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三,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

  新经济正在席卷全球,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写国家竞争格局。城市经济发展走向新时代。

  创新在新经济时代扮演什么角色?成都的创新实力是什么?该如何突破?记者采访了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尧德中、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沁等专家,在他们看来,培育新经济力量的核心,就是创新实力的展示。而成都自古以来就是创新之城,基础扎实,科技力量众多,很多创新模式从成都推向全国,是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尧德中自己也是成都众多科技力量之一。如今,他与团队将科研成果产品化,目前已经注册了公司,刚刚在成都高新区落户。很快,一款能够快速筛查癌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将走向市场。

  落户

  人工智能项目落户成都 精确识别癌症 两年内推向市场

  在国内,尧德中是最早研究脑机交互的专家之一。如今,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经济产业——几天前,他正式将癌症识别人工智能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

  这是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医疗项目,以海量的医学肿瘤CT影像数据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智能医疗影像处理系统,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完成对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癌症识别人工智能可以在5秒钟内对癌症进行诊断和病灶勾画,远远低于人类医生至少5个小时的处理时间,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的误诊率。

  “目前项目正在试验阶段,‘机器人’正在医院学习,两年内可以推向市场。”尧德中介绍,这一癌症诊断人工智能目前已有了500例临床测试的经验,主要领域是肺癌。目前,研发团队正在积极筹备把研发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和传统专家会诊相比,新技术有何优势?尧德中表示,一方面时间更快,专家判断需几小时,而人工智能技术只需几秒钟;另一方面成本更低,同时便于大规模普及。由于专家紧缺,目前国内三甲以下医院癌症误诊率在30%左右,新技术可以降低10%-20%的误诊率。

  创新

  科研力量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之城实力雄厚

  “成都是一个创新之城,很多东西就是成都开始做,然后才推向全国。”在尧德中看来,他的项目能迅速产业化,跟成都创新驱动的大环境分不开,“要发展新经济力量,其实就是发展科技实力。要找到新的东西、新的模式来做。

  陈沁更详细地阐述了“新经济”和“创新”的关系。他表示,目前世界各国都对创新十分重视,新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是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比如德国的智能制造,美国原创产业,基本都属于开发利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并利用其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升级和改造,而以色列的创新创业则更加注重于对国家创新环境的建设,从教育、商业等多个方面鼓励创业和创新,“因此,各国的新经济举措都体现出对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重视,通过国家对新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设计,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采取措施吸引风险投资,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

  2017年初,新经济指数发布数据显示,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全国第4位,其中资本投入指数中风险投资指标排名较去年提升一位。

  “这显示成都对新经济资本具备了相对突出的吸引力,在中西部区域的引领优势扩大。”陈沁认为,风险投资指数度量的是成都新经济吸引风险投资占整体经济的比例,因此,风险投资指数名列前茅,表明成都市新经济吸引风险投资的比例较高。

  另一份数据提供了更多佐证。赛迪城市经济竞争力百强榜显示,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超过杭州、武汉、天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

  优势

  人才优势叠加产业基础 支持政策助推新经济发展

  “在政府的牵引下,一点点创新力量就会找到着力点。”尧德中表示,在新经济成长中,政策影响力不容小觑。

  比如此前,成都高新区出台“新经济政策十条”,明确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创办新经济企业。对新设立的新经济企业给予100万元以内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为新经济企业无房员工免费提供3年100平方米以内的创业公寓。

  “这些政策将让更多企业落地。”尧德中以自己的研究领域说明,一项科技有多个创新维度,“比如人工智能+脑科学也将在游戏产业大放异彩,这是一种通过脑信号来控制的游戏。此外,在航空航天领域,也将有人工智能+脑科学的身影——失重情况下,大脑来控制系统。”

  尧德中表示,发展新经济,成都优势很多。以人才资源来说,成都是全国人口第四大城市,本身富集了大量科技人才资源,目前拥有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18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近500万各类人才;人才新政助推,催生了愈加庞大的“蓉漂”队伍,在人才获得性方面,成都位列中西部第一。

  产业方面,成都集聚了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等。仅仅在成都高新区,截至今年8月底,就聚集市场主体14万余家,其中,企业10万余家,上市企业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1家,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三,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截至今年9月底,区内创新创业载体总面积累计356万平方米,孵化器和众创空间71家,在孵科技型企业总量达15833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6.1件。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