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推进“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大讨论活动

05.05.2015  15:58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地区的发展动能充足与否,同样如此。

    “新常态面临新挑战,但也蕴含新机遇!只有凝聚起全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合力,建设宜业宜居幸福昭化才会有充足动能!

    这番话,是昭化区上下在“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大讨论活动中形成的共识。近2个月来,昭化区立足实际,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实践边提升,破除党员干部观念桎梏,补齐思想认识“短板”,“新作风怎么树”、“新作为怎么干”等正逐渐落实为“我是党员,我带头”、“行动是最好的承诺”……

     层级联动学习讨论持续升温

    “补短板”,需要敢于担当的勇气,找到突破口果敢用力。

    去年以来,昭化区和全省、全市基本一致,总体上进入速度换挡期。像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与改革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工作作风不扎实,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还不高等问题开始显现。

    对此,昭化区委、区政府先拿自己“开刀”,紧盯不放与全国全省存在的共性问题,“抽丝剥茧”查找个性问题:结合“走基层”、群教活动问题整改及“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等工作,通过走访调研、开展座谈等形式,梳理汇总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作风建设等4个方面8大类125条不适应新常态的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该怎么看?该怎么解?昭化区委、区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开展“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大讨论活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使全区党员干部全面参与其中,通过实实在在的学习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昂斗志。

    一时间,昭化区以问题整改为导向,以“量体裁衣”、拓宽为内容,“新观念怎么看”、“新能力怎么提”、“新习惯怎么养”、“新作风怎么树”、“新作为怎么干”的“五新”大讨论成为热潮:全区下发学习资料4000余份、影像资料1200余张,31名县级领导到分管联系部门和乡镇开展专题辅导65场次,72名党委(党组)书记上党课160场次,召开各级中心组专题讨论反思会115次,各级党组织组织学习讨论1380余场次……

    不仅如此,昭化区还通过学习讨论,制定出台了《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科级干部日常量化监督管理办法》。

    “新华、中山等3个村党建阵地薄弱是我们此次查找出的问题之一,我们挤出10多万元予以解决;保民村留守老人较多,我们动员该村党员杨德敏、杨德勇等流转200亩土地种植红薯……”晋贤乡党委书记叶林城举例说,大讨论以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短板”为抓手,让他们找到了乡镇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着力重点。

    “现在老百姓最想的是致富,最盼的是服务。”参与大讨论活动后,张家乡大务村支部书记夏开甫认为,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一是要通过学习来提升工作能力,二是要办事公道、做人正派、做事干净,提升党员干部的形象。

    务实重行振奋精神合力奔小康

    “补短板”,需要有的放矢的目光,找准弱处再用足力。

    “经济总量较小、发展速度较慢、经济效益不高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加快发展、追赶跨越任务还十分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这是昭化区委六届九次全委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研判。

    3月26日,昭化区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围绕“新常态下加快推进盆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将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后发赶超,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

    4月27日上午,昭化区委组织部干部谢锦再一次翻开写得密密麻麻的《昭化区干部驻(联)村帮户常态走基层工作手册》,“下午要和大家商量栽种藤椒苗的事,我还得把情况弄得再具体些。

    仅4月,谢锦已先后三次到元坝镇中梁村开展帮扶工作。谢锦说,“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开展联村帮户和精准扶贫”不仅是他在大讨论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体会,也是《昭化区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大讨论活动期间,昭化区积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的不只谢锦。这其中,区扶贫移民局找准“穷根”综合施策,党员干部将治穷与治愚结合,持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射箭乡调整发展思路,让党员干部成为万亩核桃产业管护的“第一责任人”……

    新常态新作为,补齐“短板”蓄动能。1至4月,预计昭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99813万元,增长8.5%;社消零总额可实现43610万元,增长13.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可实现4800万元,增长10.2%。(广元新闻网/记者 唐彪邹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