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小农水”构筑“大民生”

14.05.2014  11:04

    昔日,昭化区晋贤乡境内,一条长9.45公里的冉家垭渠道渠堤渗水,渠底淤塞,经常出现“无水就旱,有水就涝”的现象,成了沿线近万亩农田灌溉的一个“顽疾”。
    如今,通过投资120万元,历经3个月的三面硬化改造工程后,展现在农民面前的是一条“好用又好看”的风景线,渠道流过的6个村4300多户村民喜笑颜开,都纷纷夸赞说:“这是区里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大实惠!
昭化是个典型的农业区,总耕地面积25万亩。其中,水田20万亩,旱地5万亩。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各类水利设施16777处,总蓄、引、提水能力9716万立方米,基本形成了以中型水库为骨干,小型水库、山平塘、溪河坝等为补充的水利灌溉体系。
然而,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全,造成多数田间沟塘淤泥严重,排涝不畅,遇到持续阴雨天气,大部分农田就会积水、受淹,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2009年,昭化被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他们以此为契机,迅速在全区规划3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4050万元,分3年实施,倾力打造渠系布局合理、田间工程配套、管理维护及时、节水效益显著、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的项目区。
    为多方筹集资金,该区财政每年挤出600余万元进行项目配套,还整合小农水重点县、农业开发、农业、国土、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5400万元,增强涉水项目的“聚合”效应。
    2013年该区顺利入围全国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抢抓年度工程进度,该区制订了科学缜密的施工组织方案,要求各施工单位要有预见性地做好料场选择,施工机械、技术人员配备,职责划分等各项准备工作,倒排工期,按时完成各个节点工程,做好各个节点的衔接,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总投资119.67万元的晋贤灌区冉家垭灌溉支渠通过“白+黑”、“5+2”等施工方式,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改造渠道9.45公里,提前一个月完工,并赶在夏季灌溉用水高峰前投入使用,为沿渠4100亩水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水利项目建设中,该区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市水务局和区纪委监察部门从“招标”开始,进行全程监督,还从项目区选聘100多名农民村级水务员义务监督,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民群众的监督参与,也为“一事一议”汇聚了民力。该区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的成立,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实施渠道清淤、土方整治等。据统计,去年以来,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上,该区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6万多个工日,折合资金达360余万元,大大节约了项目资金。
    小农水构筑大民生。据该区水务局局长殷政介绍,前三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工后,开始显现“五大效益”。一是群众实行水利自治,形成了“民建、民管、民受益”的良性管理机制;二是提高了农田灌排能力,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3.7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91万亩,改善灌面5.41万亩;三是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02万公斤,项目区人均增收381元,有9万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四是改善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共完成山坪塘整治663口,新建渠道115.34公里,整治渠道123.68公里,改造泵站30处,修建蓄水池1098口,建高效灌溉工程1100亩,水利工程环境美化了,水土保持加强了;五是渠系水质明显得到了改善。
    在昭化,“小农水”正像一滴滴甘露,滋润着灌区的每一寸土地,浸入到广大农民的心田。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杜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