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在即 警方揭秘陷阱提醒避免“人在囧途”
中新网南京2月3日电(苏宫新 宋孝林)春运在即,学生放假、民工返乡、外出旅游、走亲访友,一大波客流正在来袭。然而,春运期间往往也成为各类案件高发时期。2月2日,江苏警方发布近年来春运期间的发案特点,结合近期出现的新型案例,以案例、分析加提醒的形式,提醒广大市民避免“人在囧途”。
网上购票:防假网站、假客服
春运,网上购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骗子们利用部分群众购票心切的心理,在网络上建一些假网站,冒充客服,等着警惕性不高的人上钩。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16日上午,刘先生因为着急出差,想要预定17张机票。在网络上搜索到一个订票电话后,刘先生根据对方“客服”的要求,先汇去了6500元的票款。可等了一下午,也没等到“客服”的来电,焦急中的刘先生再次拨打订票电话后,却始终无法接通,刘先生这才察觉自己被骗子忽悠了。
[警方提醒]避免掉入网上订票的陷阱,市民应该做到“三要”:
一要看账户。正规网站收款账户都是公司账户,如果消费者在订票时,对方提供的是直接打款的个人账户,此时就要多留一个心眼了,不要将钱汇到个人账户上。
二要多咨询。在互联网上搜寻到的订票网站或者客服电话,交易前,可通过114等渠道对订票网站的公司地址、电话号码等情况进行查询,确认对方公司的真实情况,避免上当受骗。接到改签、退票类电话时,也要认真进行甄别。
三要防钓鱼。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用来测试网站是否是钓鱼网站。
特别提醒,一些群众喜欢直接到车站、机场、码头等地购票,经常会遇到兜售车船票的黄牛,切勿随意购买,以防黄牛以假乱真或者卷款开溜。
返乡购物:防扒窃、“两抢”
春节前后,很多返乡、旅游、探亲、购物的人都喜欢在身上携带现金,他们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22日上午,刘女士在包里装了1000元现金,乘坐公交车去商场购物。半个多小时后,刘女士下车时才发现自己的挎包丢了,不仅现金没了,身份证和银行卡也全部丢失。
[警方提醒]身处人员密集场所,如果警惕性不高,看管不严,个人财物很容易被盗。因此,外出乘车、购物的市民,应尽量做到“六不”:
一是“不挤抢”,坐车时不要在车门前推搡,上车后不要着急抢座位。逛商场时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挤。
二是“不置后”,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应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最好是胸前。
三是“不露财”,不要在人员密集场所打开钱包取钱;携带较多现金乘车时,不要当众暴露。
四是“不外放”,钱、手机、首饰等财物,不要随便放在外衣口袋内,尽可能放到贴身的内衣口袋内。
五是“不停留”。不要为了凑热闹,在人多的地方停留太久,这样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六是“不乱吃”。在路上行走,不要随便与人搭讪,吃陌生人递过来的水果、香烟、饮料等食物,以免被人下药,出现神志不清,随身物品被别人拎走的情形。
自驾游玩:防“碰瓷”、盗窃
近年来,自驾游成为越来越多人在节日期间的选择。警方提醒驾车人,除了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外,还要做好个人财物的安全防范。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24日下午,市民丁先生将私家车停放在市区一单位门前,和家人去饭店就餐,等返回时,发现轿车右侧副驾驶处的车窗被砸,车内的15000元现金和若干票据被盗。
[警方提醒]有车族私驾出行时,应做好三类案件的预防:
一是防乘隙盗窃。车主在上下车,或在等红灯时,可能有陌生人会提醒你车后有异常情况,当车主下车到车后察看时,犯罪分子会乘机将车内的财物盗走。在遇到此种情况时,车主最好不要急于下车,在辨明情况真伪后,决定下车时,要将车子先锁好再察看情况。
二是防电子干扰。有些犯罪分子使用电子干扰器,在车主锁车时进行干扰,致其电子锁失灵,造成车辆假锁情况,待车主离开后即拉开车门行窃。所以,车子锁好后,要用手再拽一下,看是否真正锁好。最重要的是,不要将车子当成“保险箱”,人离开后,车内尽量不要存放贵重物品,非贵重物品也不要放到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
三是防“碰瓷”。当你的车速慢下来的时候,不法分子会突然冲到车前,然后说成是你车撞倒了他,用旧伤或事先造成的伤情,让你赔钱,甚至会叫来“亲戚”(其实是同伙),依仗人多逼你付钱。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报警,由公安机关来确认事故的真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