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仅展映戛纳 第五代导演作品难再"走出去"?

22.05.2014  02:06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上官云) 近期,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法国举行,包括第五代导演作品在内的中国电影无一入围主竞赛单元,张艺谋《归来》亦仅在北京时间20日晚作展映活动。联系近年来第五代导演影片在世界层面上鲜有嘉奖的现实,不少观众抱有这样的疑虑:这是否意味着第五代导演已然在国际电影节上“失势”?

曾有辉煌:助力国产电影“走出去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作品以较为强烈象征性、寓意性为特点,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由于经历过动荡年代,他们一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因此在选材、叙事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包揽多项国际大奖。梳理第五代导演的发展脉络,大致以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陈凯歌的《黄土地》获得柏林金熊奖为标志,象征第五代导演的诞生。

1988年,张艺谋电影处女作《红高粱》问世,获得多项国际电影节大奖,标志着第五代导演步入创作的巅峰时期;之后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两度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等国际性大奖……就此,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均被这几位导演分别获得,他们也被评为合力打开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大门,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代表中国电影的发展水平。

除去这三位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性人物,霍建起的《》曾获得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黄建新的《站直啰别趴下》获得50届威尼斯电影节参议院特别奖……这些无不向公众昭示,第五代导演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甚至有评论称,他们为中华电影文化走出去作出了巨大贡献。

失势”国际电影节?缺陷或因过分商业化

但是至21世纪初,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改变。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部分“第五代导演”开始转型拍商业片。固然在电影技术、票房等方面的确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几乎始终再未能受到国际大奖的青睐。

具体到2008年以后,以张艺谋为例,作品获在国际大奖评选中以提名居多:《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衩》曾分获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第6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与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双料提名,却最终铩羽而归;2014年作品《归来》戛纳电影节仅作展映活动。

陈凯歌境况与此大同小异。2008年的《梅兰芳》成为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未能收获奖项;近两年上映的《赵氏孤儿》、《搜索》虽好评颇多,但最终与国际电影大奖无缘。

而田壮壮2009的首部商业大片 《狼灾记》以及2014年的《杨贵妃》甚至未能获得国际奖项提名;霍建起拍摄于2009年的《台北飘雪》仅获第2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提名;黄建新拍摄于2013年的《中央特科三女谍》、2011年的《建党伟业》以及2009年的《建国大业》也未有收获……第五代导演中的吴子牛等人亦均有作品亮相,并且也收获不少赞誉,但终究未能与国际性电影大奖结缘。

对此,美学家肖鹰认为,中国电影和国际一流电影的差别不在于技术与资本,而是电影理想。因此他对记者表示,第五代导演可称“走出去又折回来”:“他们的缺陷在于后期过分追求商业化,无法和国际电影真正接轨。

饶曙光:不能一味参照国际电影节的遴选标准

第五代导演作品在国际性电影节上的“失势”曾一度引发讨论,本届未有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消息也曾引起业内担忧。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分析,问题并非仅出在这些导演本身,亦跟世界电影格局的变化有关,会附加一些社会性的东西,“上个世纪 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大家对中国电影都有一些好奇。但现在,中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饶曙光说,判定第五代导演影片的价值,应当历史地看待,“每个导演都会依实际发生变化,创作会出现高峰低谷,亦会受到商业需要的驱动。

毋庸置疑,第五代导演曾为中国电影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传播手段给电影业带来很大变化,过去的很多电影观念都受到影响。据此,饶曙光称,第五代导演电影“走出去”放缓等问题与新时代电影业态发生变化关联较大。

在饶曙光眼中,第五代导演已不会再有太大调整,比较明智的做法是扬长避短,根据自己历来的积累表达自己的东西,“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商业运作,但是创作要遵从内心,用有利的电影方式呈现出来,这对他们讲或许是个比较好的出路。

目前中国电影正处在产业化发展初期,包括第五代导演在内,近几年在国际电影节很难有好的表现。”饶曙光最后强调,不能拿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遴选的标准当成对中国电影的认识和评价,“这本身就会产生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