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映光谈社会体制改革:需要社会、组织和家庭的互动

14.02.2014  18:19

  公报专家解读之五

  解读人:成都理工大学正厅级巡视员、教授、博导罗映光

四川在线记者 陈荞 摄影 赵霞

  关键词:社会体制改革

  公报摘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机制。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公报》指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发展机制。成都理工大学正厅级巡视员、教授、博导罗映光在接受四川在线采访时表示,社会体制改革需要家庭、社区和政府共同来推动。社会组织是连接居民和政府的重要中介机构,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需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成员的共同推动”。

  “三社互动”“三治(自)要求”推动社会改革创新:从加强“家风”自律开始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会《公报》强调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发展机制。成都理工大学正厅级巡视员、教授、博导罗映光表示,过去强调社会管理,现在强调社会治理,我的理解管理总要划分实施管理的主体和被管理的客体,而治理则是强调主体的平等和民众的主体自觉,一字之差体现了理念的跃升。

  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的会议不仅指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核心,还指出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手段。罗映光说,“这个手段就是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完善社会产品和服务提供制度”。

  罗映光指出,要处理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创新社会治理的手段,需要在总结“三社互动”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治(自)要求”。“三社互动”是指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人才的互动。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城乡社区为活动阵地、以社会组织为实施载体、以社区人才为助推动力,在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的基础上来推动社区建设并促进社会建设。

  “三自(治)要求”就是要强调社会治理、社区自治和家庭自律,主要从国家、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自律对社会治理影响至关重要。罗映光说,“从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进行的家风采访来看,尽管各个家庭的家风各异,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优秀道德传统和现实中的核心价值导向”,可见家庭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的基础性作用。社区是社会的最基层,社区自治是发挥民众主体自觉性的内在要求,社区自治被实践证明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好方法,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治理经验。社会治理政府是领导、是协调,具有总揽全局的重要作用。

  “家庭和则社区安,社区安则社会稳”,罗映光总结到,“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社会自治的不同模式和家庭自律的具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