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村蜕变成特色旅游村

16.08.2018  20:31

 

        用好自然资源 开发人文资源
□向娟 周星宇 本报记者 张立峰
    8月13日,记者来到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青山绿水间小桥流水,亭台相依,一座座农家小院古朴古香,一条条石板小径绕湖而行。村落、景区、田野、农家,与游人的笑脸,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野画卷。
    而就在4年前,这里还是全区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万寿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00万元,带动解决本地就业人员约2000人,乡亲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
    甩掉穷帽因地制宜规划产业
    提起万寿村,老人们还记着4年前那贫穷不堪的模样。“土坯房+泥土路”是这里的标签,“十冬腊月把门关,周身烤起火斑斑,吃的是红苕洋芋巴山豆”是这里的真实写照。2013年,万寿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1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3人,贫困发生率达19.6%。如今,万寿村不但甩掉穷帽,还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昔日贫困村走出了一条“破茧成蝶”的蜕变路。
    2013年,恩阳变为新区,万寿村也随之迎来了发展良机。万寿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华荣认为,万寿村虽然穷,但发展的基础很好。
    郑华荣口中的“基础”,是万寿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从区位上看,万寿村紧邻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距巴中恩阳机场13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入巴第一村”、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交通节点;从自然资源看,万寿村有风光秀丽的万寿山,有波光潋滟的万寿湖,有天朗气清的怡居环境;从人文资源来看,万寿村有上千年的长寿文化,全村现有80岁以上老人54人,其中百岁老人7人。
    要因地制宜,高位规划,既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细抓实,又要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万寿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为群众找准持续增收的路径,恩阳区明晰了万寿村的发展思路。
    首先要引资,万寿村开始四处寻找在外成功人士,把他们吸引回乡,为家乡投资发展产业。这些年,全村陆续回引张云生等8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还引进了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1.5亿元,流转万寿、凤仪、观音庵、楼房四个村土地3200亩,发展优质粮油580亩、品质果蔬1280亩,整治万寿湖,养殖生态鱼30万尾。
    渐渐的,村民们的收入开始提高,生活也好了起来。
    确保增收做好乡村旅游的文章
    “增收是基础,我们还要把乡村旅游的文章做好,确保群众能够持续增收。”在观音井镇党委书记郭强看来,“造血”比“输血”更重要。这些年,村里建起了万寿养生谷,组建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起“巴山民宿”和特色餐饮8家,开发了多个水上休闲娱乐项目,建成综合型乡村旅游度假观光体。三棵松公司也结对帮扶贫困户9户共38人;通过优先安排园区务工、优先土地入股分红带动84户32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8年2月,万寿养生谷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里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路灯、游乐设施、农家乐、观光步道等旅游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在景区建设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巴山民宿”,作为村里千百年传承的土坯房,本来是”落后”的代名词,万寿村却将其变废为宝,还进行了保护性改造。青青石板路、浓浓泥土香、中式古朴风……改造后的土坯房一跃成为了“巴山民宿”。
    回乡创业的张云生建设的“张家院子”,获得巴中首家“巴山民宿”授牌认证,之后,“湖畔人家”“竹境民居”“顾氏农家乐”等一幢幢“巴山民宿”次第出现。“万寿养生谷创建4A级景区以来,周末游客特别多,村里每家客栈的生意都很好。”据张云生介绍,一到周末,如果没有提前订餐的话,他家的民宿基本上订不到房间。
    同时,万寿村的村民们还发拿出自家的农产品卖给远道而来的游客。“万寿酒”“万寿米”“观音井板鸭”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产品十分畅销。采取产销一体模式的“巴山小厨”还致力于构建本地有机蔬菜、肉禽等餐饮原材料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体化产业链条。
    此外,万寿养生谷还开展了各类旅游体验活动,每年制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非遗文化展演、特色民宿文化体验、农事体验等系列旅游活动。“以万寿养生谷为代表的乡村民宿休闲游逐渐成为周末、小长假度假休闲场所,民宿旅游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郑华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