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 “搬”出幸福生活

23.09.2018  19:06

 

        □杨超 特约通讯员 张超
    9月18日,天刚蒙蒙亮,在平昌县白衣镇蒿坪村,61岁的村民王秀英就起床了。她像往日一样,拿起扫把将房前屋后打扫了一遍,让新房子看起来更亮堂一些。
    王秀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的房屋位于新居的后山上,是用泥巴垒砌的土墙房子,房前有一条深壑,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地带。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但让她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地生活,而且因为山上土质气候都很差,粮食产量很低,严重地影响了一家人的生活生产。前不久,王秀英和同村5户贫困户一起搬进了山下的聚居点内,住进了新房。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心安排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像王秀英这样的贫困户不但住上了好房子,还过上了好日子。
享受政策红利 住上好房子
哎!搬是想搬,但一搬动不动就要花掉十几万元,我们都是土里刨生活的农民,钱从哪里来?”回忆过去,村民何兴安长叹了一声。
    2015年,精准扶贫战役打响以后,平昌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致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扶贫方案、创新工作方法,县委县政府决定:凡是生活在高寒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的危旧房屋内的群众,全部挪出穷窝,搬进新房!
    喜讯传到了蒿坪村。得知自筹不超过1万元,就能住进有柏油路、自来水、电网、卫生室、文化广场等功能完善的新房,村民们激动不已,奔走相告,把这一利好消息分享给亲朋好友。
    “搬进100多平方米的小洋房,自己自筹资金还不到8000元,太划算了!”指着小青瓦、白粉墙的新房,贫困户刘国安兴奋不已,“这两天我们村可热闹了,有的在搬新家,有的在装修房子。
    “屋内很漂亮,住起来舒适,厕所、厨房、电灯、电视、沙发……一应俱全。”贫困户刘国军补充道。
    “我们按照每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了规划,易地搬迁共32户,旧房改造38户,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帮助老百姓代建。”蒿坪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恒介绍,目前“巴山新居”建设已经全面竣工,老百姓正在陆陆续续搬迁入住。
发展特色产业 过上好日子
    住上了好房子,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对此,蒿坪村坚持“挪穷窝”与“斩穷根”相结合,通过“回引工程”,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老百姓持续增收。
    据了解,近年来,村里规模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花椒,并套种芍药、黄柏等中药材1000亩。合作社现发展社员358户,其中86户贫困户全部入社分红并在园区稳定就业。花椒产业园可为全村建卡贫困户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全年发放工资20多万元,贫困户家庭最少收入1.4万元,最多能达到2.8万元。
    “我家三亩地全都流转出去,一年收入接近2000元;通过在花椒产业园里务工,一天60元,算下来,一年能够挣一万五千元左右,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贫困户李发菊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通过发展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穷日子算是熬出头了。”谈到产业增收,何兴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自己一年在园区务工能挣上万元,老伴在家发展“五小经济”,一年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他们家去年就脱贫了。
    为避免“人住进了新房子,心还在山沟沟里”的现象,该村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始终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助力贫困户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
    “新家门口有了文化广场,晚饭后,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去跳跳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就哗哗流出来,再也不用爬到山坡上去挑水吃了;网线牵好后,村里有了网络,村民可以看上高清电视了……”提起搬迁后的新生活,李发菊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