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主棺考古清理被称盗墓 网友:不想死后被掘地三尺

19.12.2015  19:49

海昏侯墓车马坑挖掘

  今年11月以来,海昏侯墓考古的阶段性成果陆续对外公布,引起各界关注。近日,主棺柩清理发掘进入关键阶段,考古是否等同于盗墓的争论喧嚣至上。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句“要是再晚一天接到报告,海昏侯墓可能就要遭到洗劫了”,被网友反唇相讥“海昏侯墓还是被洗劫了,最彻底的那种”。

  “考古等同于盗墓”的言论一出,遭到文博、考古界的一致反驳。三星堆博物馆官微反问道:“你见过把‘洗劫’物品放在博物馆、打上光让大家看的吗?”还有专家撰文《请不要再把考古与盗墓联系在一起》,罗列考古与盗墓的若干区别。

   考古是持证盗墓?

  2011年3月,一个群众举报电话引出一座沉睡千年的古墓。历时近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这座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海昏侯墓发掘现场

  近日,主棺柩清理发掘进入关键阶段,考古人员通过航吊等多种方式拆卸主棺附近的椁板,为下一步考古发掘工作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海昏侯墓有哪些盗墓贼光顾”时,他回答说:“我们这个发掘,真可谓是虎口拔牙,要是再晚一天接到报告,海昏侯墓可能就要遭到洗劫了。”网友“林渣渣先生”对此反唇相讥:“就目前来说,海昏侯还是被洗劫了,并且,是最彻底那种。”

  其实,自海昏侯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讽刺考古人也是在盗墓的言论不绝于耳,称“考古就能挖人家的墓”“国家组织考古就是持证盗墓”。网友“BrotherAnt”质疑“考古和盗墓对古墓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反正古墓被破坏,尸骨被挖出,墓葬被取出”,网友“孤单野菊”期待“千年后,我宁愿埋在地里,不被掘地三尺”,甚至有人开始攻击考古专家,诅咒“挖坟掘墓的,全部死于非命。”

   偏见已由来久矣

  “考古等同于盗墓”的言论一出,遭到文博、考古界的一致反驳。三星堆官微反问网友:“你见过‘洗劫’得那么小心翼翼、洗劫了五年还没洗劫完的吗?你见过‘洗劫’还要研究洗劫对象叫啥的吗?你见过把‘洗劫’物品放在博物馆、打上光让大家看的吗?”

海昏侯墓主棺清理发掘工作现场

  在文博爱好者“螺旋真理”看来,大家对考古工作者的偏见由来已久程有加固处理、保湿处理、拍照、绘图、登记、编号、逐层逐件提取等,而盗墓主要是掏;考古更加关注遗迹现象而非遗物本身,盗墓除了能拿走的都破坏掉。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考古工作人员都建议“发展公共考古事业,重建考古事业和公众的关系,使考古在公共舆论中获得对相关事务的话语权”。“螺旋真理”说,如果不把民众心目中“考古=盗墓”的错误观念扭转过来,任何对田野考古墓葬发掘的宣传,都会产生反效果。

  不过,这种偏见也在考古工作人员的宣讲中有所改观。他们外出考古发掘时,尝试抽空和当地人交流,甚至走进大学办讲座,告诉公众“什么是考古”。一名考古工作者在博客中记录了宣讲之后,当地村民的变化:刚进驻时,迎来的是村民怀疑与不信任的目光,他们是不是要把我们的宝贝挖走啊?四年过去了,考古队员们就在村民的眼皮底下吃、住、工作,凭借专业、热情和不厌其烦的科普,影响了村民。他们不再说我们是“挖宝的”,而是说“考古队”的;他们不再称每天用的工具为“锹”,而是知道了那叫“手铲”;他们不再每天守着电视看电视剧,而是会在工地上讨论昨天晚上《探索·发现》播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