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明星村” 看乡村振兴新思路新经验
近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乡村的发展当中,总有一些走在前面的“明星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积累着经验,供后来者汲取其中营养。
今年春节期间,四川日报记者走进“明星村”,带你们一起探访这些“明星村”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方面的新思路、新经验。
青杠树村一角。
青杠树村
最美乡村 图谋“二次创业”
2月22日14时,农历正月初七。虽然已经是节后第一天上班时间,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仍然是游人如织,趁着艳阳品茶、划船、放风筝。村里的停车场已满,村口竖起了禁止进入的路锥,执勤的交警一遍遍提示“请到对面的停车场停车”。
村民邱应章开玩笑说自己“完全没过好年”,“除了大年三十,这个春节基本上都在接待游客。”
春节期间,青杠树村有多火?青杠树村景区运营平台公司香草湖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小王给出一组数据:从大年初一到初六,每天游客量上万人,六天时间,不算上停在景区外面的车辆,单是进景区的车辆就超过13000台次。这个小村子,已经成为成都市周末重要近郊旅游目的地。
指着刚刚绽出嫩黄的油菜花田,邱应章说:“再过几天,油菜花完全盛放的时候,村里还要挤得‘打堆堆’,周末来更要赶早呢。”
乡村旅游业火爆,青杠树村的“当家人”、支部书记韩忠更不敢放松,“既要做好景区春节期间的正常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又要思考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计划。”
2012年6月,青杠树村启动了村落改造建设,2000多村民住进新居,同时通过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打捆”使用再造景观,利用公司平台化运作实现市场化运营,完成了乡村美景的提档升级,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都50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和4A级景区。
数据显示:2017年青杠树村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带动就业800余人,农户增收600万元。
但韩忠仍然感到满满的压力。“人气很旺,发展‘瓶颈’也非常明显。”韩忠介绍,一方面是距离成都半个小时车程成为“双刃剑”,让近郊旅游变成了“一日游”,造成游客只是“看下美景,吃个饭,然后就回成都市区”;另一方面,目前景区发展只限于青杠树村北片区,一路之隔的村子南片区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
目前,青杠树村瞄准的路径是:从“最美乡村”走向田园综合体——在韩忠看来,这将是青杠树村的“二次创业”。
韩忠告诉记者,目前青杠树村已经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正着手南片区特色民宿建设。“我们把村集体的院落和村民闲置的院落整合起来,做成特色民宿,吸引游客住下来,让游客体会到‘住农家’而不是‘住酒店’的感觉。”韩忠介绍,同时,青杠树村正与西南交通大学联手对青杠树村老街进行打造,在留游客住下来的同时,也让游客有更多特色游玩项目的体验选择。
就在记者来访的当天上午,三道堰镇还组织包括青杠树村在内的所有村的主要干部,前往同属于郫都区的战旗村学习考察,学习战旗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思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更上层楼。(记者张明海)
明月村雷竹笋。
明月村
文创引领人均再增5000元
狗年春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是在“全员备战”中度过的。
今年春天,明月村采摘的100万公斤雷竹笋,将在某知名生活风格型消费投资平台上销售,发货起始日定在3月中旬,村民们翘首以盼——雷竹笋是明月村的主导产业,这100万公斤占全村全年全部产量的80%。今年的离地价格已经商议好,将是往年的2倍。
“增加的部分,就是文创带来的附加值。”明月村村支书高光坤说,“明月村2018年的人均纯收入,比2017年再增加个5000元左右应该不是问题。”
2月22日,记者走进明月村,探访这个以文创立村、颇显独特的村落,如何带动当地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
明月村,按照“打造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聚落,打造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融合、共创共享的幸福美丽新乡村”的定位,2015年起正式实施打造,“文创”成为该村发展主线,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鲜明特质。
记者在明月村看到,之前主要沿村旅游环线分布的文创项目,正在向一些偏僻小路尽头延伸。“环线周围的承载地和承载院落实在不够。”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工作组负责人陈奇介绍,“原计划5年引进共计40个文创项目,现在三年时间已经引进45个,‘新村民’已有100多位,这还是在我们的选择和控制之下。”
这些外来项目的张力,拉动着旅游人数的不断上升:2015年,明月村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2016年15万人次,2017年18万人次。这对本地村民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截至目前,已经诞生了24个本地村民的创业项目,基本都与文创旅游业态相关,例如陶艺、草木染、融合各种传统文化体验的餐饮等。”陈奇介绍。
进入2018年,在“文创”之核拉动下,全村原本的主导产业——农业愈加兴旺,几乎惠及全村。
据村支书高光坤介绍,明月村主导产业为雷竹笋和茶叶,分别种植了7000亩、2000亩左右。此前,村里一直想在“附加值”上做文章,但操作起来颇有难度。
新村民的进入,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新村民的帮助下,明月村的雷竹笋产业,与某知名生活风格型消费投资平台取得联系,并谈好了合作事宜。这个平台目标瞄准“中产”消费群体,对产品品质有着较高要求,相应的,价格也有所提高。
“在绿色、有机、天然的基础上,每根笋子都将经过严格筛选,包括大小、色泽、新鲜程度等方面,并由新村民设计适宜的包装。”陈奇说,这也是雷竹笋“离地价格将是往年的2倍”的原因。
与此同时,以文创引领茶产业提升附加值的计划也已经在讨论之中。
2016年,明月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676元,2017年增长到20327元。“2018年,将再增5000元左右。”按照村支书高光坤的估计。(记者冉倩婷)
五星村五星春天酒店。
五星村
景农一体 村民有了多条增收路
2月20日,正月初五,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的油菜花已经开了,在午后的阳光下分外娇艳。
正在党群服务中心值班的村会计程其林望了望田边的几辆汽车,那是一些追寻花讯而来的性急游客停放的。他知道,油菜花的赏花季已经拉开序幕。但他那一刻想到的不只是花——对程其林来说,眼前的田,田里的花,都是一条条“增收通道”。
五星村离崇州城区并不远,过去因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一直无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2013年,五星村被纳入扶贫对象,在成都市、崇州市多个部门全力支持下,采用“小组微生”模式建设新村。短短两年间,一个定位“景农一体村庄、产村相融单元”的4A级旅游小村拔地而起。
按照分配方案,每位村民获得建房面积为40平方米。程其林一家5口,分得一幢200平方米的三层洋房,“住起来很舒适。”
改善的不只是居住环境。立足于“景”:2013年6月,崇王路白头五星村段和稻香旅游环线五星村段两条高等级乡村道路启动建设,紧邻的5000余亩桤木河湿地公园也提供助力。很快,五星村就挤进了成都人的“赏花地图”。特别是2月底至3月底的最佳赏花期,每天游客成千上万。
村里在修建新居之初,就规划和动员村民自行发展农家乐。而外来业主的到来,也为家里人手不足或没有时间操办的村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五星村油菜花田旁的“五星春天酒店”,就是由外来业主租赁11户村民的住房发展起来的。在网站上查询这间酒店,春节期间天天客满。除了拿租金,村民们还能拿工资——就近应聘酒店的服务人员。
立足于“产”:2013年,涉及368户村民、1000余亩土地的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起来,并借此引进了“盘古”和“柏萃”两个农业项目,发展规模粮油种植。合作社每年向社员保底付租300斤大米或者折合现金600元,此外根据经营情况,年底再分红。
“粮食银行”的设立也让分红更为灵活。程其林举例说,他家每年该分大米1500斤,在秋季收割时,他可以选择要大米、现金,或是“大米+现金”组合。如果米不够吃,还可以再在粮食银行用现金按照每斤2元的价格购买。
此外,合作社还将多个项目对外承包经营,如养殖场、农业服务中心、育秧中心和烘储中心等。去年,五星土地合作社总收入近100万元,用于支付保底租金和分红70余万元。
景农一体,产村相融,为五星村人带来巨变。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800元,2014年首过万元,到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万元。(记者 张红霞 蒋君芳)
责任编辑:郑玮 分享阅读